家务变成作业能否补齐劳动教育短板

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劳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其中,广州市规定在劳动教育中获得的劳动技能综合评价证书,将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必修学分之一,宁波市则明确将劳动评价记入学生期末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逐步推进劳动教育记入普通高中学分考核制度,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前天,浙江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少工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今后,洗碗洗衣拖地将成为中小学生的一项家庭作业。要求学校建立劳动实践评价制度,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并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家务变成作业能否补齐劳动教育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阐述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根本目标时,首次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从广州、宁波等地推进劳动教育发展的举措中,我们看到了地方教育部门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积极行动,这些探索将为提高劳动教育的总体水平积累宝贵经验。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机会减少,劳动实践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劳动观念发生偏差,不会劳动实践,不珍惜劳动成果现象。小学生不会包书皮,初中生不会拖地,高中生不会洗衣、不会安装电灯泡现象司空见惯。其原因有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学校应试教育过度、社会对孩子生活技能培养不重视等。

只看重成绩家务劳动缺失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

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家长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否则再完备的教育计划,都有可能流于形式。仔细研读各地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依托家庭才能完成的,这是由劳动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决定的。诸如做一日三餐、安排全家旅行计划、整理房间等都成了学生的家庭作业,这些内容没有家长积极主动配合是很难完成好的。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和升学竞争的现实压力下,多数家庭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观念。针对这种情况,地方教育部门如何推动和引领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良性家校互动,共同推动劳动教育,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

浙江省要求中小学生做“洗衣拖地”家庭作业,“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是切中时弊,显然很有必要。特别是孩子生活技能强,生存能力就会强,适应未来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能力也就会强。让中小学生做“洗衣拖地”家庭作业,使孩子从小打好生活技能这个生存发展基础,是生活需要,也是教育需要。不但可以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其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生活习惯,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其日后生存发展,意义不可小看。

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不少于1小时。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各中小学要统筹校内外和家务劳动教育资源。同时,要将劳动评价记入学生期末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逐步推进劳动教育记入普通高中学分考核制度,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劳动教育首先是一种价值观教育,让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为劳动教育创造宽松环境。尤其是家长,如果对劳动教育普遍没有科学认识,甚至认为开展劳动教育会影响孩子升学竞争,这种外在的环境压力必然会向学校传导,并对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学校很难从容实施劳动教育,甚至有可能在教育实践中把劳动教育边缘化。《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向家长和全社会普及劳动教育的常识,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浙江省要求中小学生做“洗衣拖地”家庭作业,也是对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落实”。2015年7月20日,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要切实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地方和学校可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学校要安排劳动家庭作业,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同时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无独有偶。不久前,上海市某小学将做家务列入家庭作业,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出合理的“家务清单”,并附“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家长需要在“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内打分。

劳动观念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形成。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意识,但对学生更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劳动创造财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将成为普通劳动者,哪怕是顶尖的精英,没有劳动精神也难以自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对劳动缺少正确的认识,甚至鄙视劳动远离劳动,将对价值取向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并将影响到个人的终身发展。

新萄京棋牌app,让中小学生做好“洗衣拖地”家庭作业,最重要的是家长都要重视,并长期坚持,取得实效。这里有一个问题特别要注意,该把“洗衣拖地”家庭作业当“技能作业”,别将其当“加分作业”。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究竟该不该干家务,该怎么干家务,随即引发网友们的热议。

能不能培养好年轻一代的劳动意识和技能,不仅是个教育话题,更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因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要靠劳动。美好的未来,离不开年轻一代扎实的劳动精神。

“洗衣拖地”家庭作业当“加分作业”是功利教育,不合初衷,也不利孩子成长。一则让孩子做“洗衣拖地”家庭作业,如果单纯为了升学、评优功利目的,就难以起到培养孩子、锻炼孩子实际效果。教育部门出台中小学生“洗衣拖地”家庭作业“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这一规定,是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保障方面的“具体措施”,而不是“目的”。“洗衣拖地”家庭作业当“加分作业”,显然背离了教育部门的初衷。二则孩子达到升学、评优目的了,就会将“洗衣拖地”家庭作业放在一边不管了,这种短时应付之举,也不可能实现培养孩子生活技能、增强其劳动观念目的的。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全社会早已耳熟能详的教育目标。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根本目标时,首次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让中小学生做好“洗衣拖地”家庭作业,家长要做好指导督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形成长效机制。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一以贯之,让孩子参加各种形式劳动实践教育,提高孩子动手、创造等能力,培养孩子尊重、感恩等品德,使孩子受益终生。当然,中小学校要加强学生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督导,使劳动教育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孩子身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劳”在德智体美劳教育中一直是被淡化和忽视的一环。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甚至鄙视劳动,很多孩子与“劳”的距离越来越远。

责任编辑:金刀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

对此,多位教育界专家在近日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要有制度上的保障和安排,才能让劳动教育真正实现落地。

漠视劳动教育问题由来已久

2015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我国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某重点初中二年级某班进行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全班40人中,经常做家务的有10人,偶尔做家务的有15人,主要是刷碗、晾衣服、倒垃圾、洗菜、拖地、扫地、照顾弟弟和妹妹等;完全不做家务的有15人。列前五位的不做家务的原因有:家长不让做,主要负责学习即可;有小时工来代替;家里有老人做;自己做得不干净;自己比较懒。

记者采访了多位参加调查的同学,发现普遍都是因为父母只注重学习成绩,因此导致孩子形成一种意识,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的都可以不用管。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同住的,更是不会让孩子做家务,而是完全代替孩子做,认为这样孩子可以有更多时间写作业或休息,而这些都要比做家务好。

记者在对多位家长进行随机采访时也发现,过于重视成绩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对于家务劳动,一些家长甚至出现了“花钱买劳动”的倾向,认为孩子娇生惯养一点儿没问题,请小时工完全可以解决干家务的问题,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就可以多赚钱。而实践中也有媒体报道过有家长请家政公司到学校代替孩子劳动的真实案例。

对于家长这种“花钱买劳动”的倾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认为“值得警惕”。

“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在孙宏艳看来,“劳”恰恰是德智体美劳中最重要的。“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手段,想生存就必须要劳动,人类靠劳动创造财富。一个孩子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大学生,但一定会成为一名普通劳动者。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大学,目的也是为了将来就业。只有能够自食其力,才会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即便上不了大学,靠劳动能力也可以生存。所以说,劳动对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生存发展来讲,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孙宏艳说,青少年正处于节节拔高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形成过程中。如果对劳动缺少正确的认识,长期远离劳动,就会影响价值观,会认为劳动不值得一做,甚至认为劳动是比较低贱的,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做家务影响学习是误解

做家务会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事实果真如此吗?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是严重的误解。

“家务劳动是锻炼手的功能、开发脑的潜能的重要途径。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我们老祖宗‘心灵手巧’的成语,都清楚地揭示了家务劳动和大脑发展的关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大龙说,家务劳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有助于手部骨骼和肌肉发育,有助于大脑顶叶和额叶的运动指令系统的完善。

“手是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手的灵巧性是大脑皮层成熟度的重要体现,需要大脑高度发达,手才能灵活操作。手指的功能多而精细,极大地促进了大脑发育,引发了大脑的思维。孩子动手做事是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手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王大龙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全国两万名家长和两万名小学生进行一项家庭教育状态调查,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此外,国外也曾经有相关研究对爱劳动的人和不爱劳动的人进行跟踪比较,发现每天劳动的时间不同,对人会有不同的影响。从小爱劳动的人,犯罪率更低、离婚率更低、就业率更高,而且寿命会更长。

劳动课程要开足更要开好

面对劳动教育缺失的现实窘境,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立法,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

对此,孙宏艳认为,劳动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劳动教育也并不必须一定要上升到法律层面,靠立法来强制执行。“真正好的教育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在家庭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长期影响孩子的。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好的价值观,又促进了亲子关系。”

对于该如何有效地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孙宏艳认为,要注意两点:

一是把家务劳动都变成强制作业需要谨慎,以免流于形式,甚至变味。一定要谨防将劳动教育变成两张皮,说一套做一套,导致强制做就去做,不强制就不做。

二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或者说劳动意识比较差的高年级学生,留一些强制劳动作业未尝不可。因为培养良好的习惯需要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小时候是培养生活习惯的关键时刻,如果这时候能培养出劳动习惯,会影响终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目标。

另外,该怎么留劳动作业也特别考验教育者的功力。对此,孙宏艳也给出了建议:“应提升和设计好劳动教育理念,想办法潜移默化地把劳动教育体现在生活当中。学校可以在综合课程中设置一些职业化课程,增加学生的体验机会。

孙宏艳最后说,“加强劳动教育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如何科学地去设置。如果比较生硬就会适得其反。家务活等不要太复杂,劳动教育要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跳一跳够得着’最好。此外,安全也很重要,不能设计得太过于复杂,否则会让孩子产生为难情绪,适得其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