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近日,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着眼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从管理体制和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以及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提供了重要遵循。

正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学习资源、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知识分子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活动、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中的作用空前提高,为改革开放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贡献了巨大力量,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已经蔚然成风。我们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的目的,就是要在社会上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氛围,就是要壮大知识分子的队伍,让更多的人才涌现出来。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我们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不断壮大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形成和完善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成就巨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人才队伍大而不强、创新不足、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缺乏,人才规模、质量、结构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改革中推进育才引才用才工作,加快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从而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聪明才智。

知识分子;人才资源;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引进;聚天下英才;学科;创新;领军人才;人才队伍;关心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核心是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当前,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人才竞争不仅是人才能力的比拼,更是人才体制机制的较量。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体制机制不顺,人才的作用难以发挥,集聚的人才也会流失。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就要打破体制“内外”壁垒,扫除身份“差别”障碍,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实现各方面人才的顺畅流动。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育才、引才、用才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才能最大限度释放人才活力。同时,识才、引才要有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开展人才工作,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是要打破地域、国别限制,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要坚持以用为本,将那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聚而用之。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关键在于加强制度保障。发现人才、造就人才,最根本的是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意见》就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出台职务发明条例;研究制定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股权期权激励政策;研究制定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措施等。这些改革举措,体现了尊重人才创新创造价值的鲜明导向,为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广阔舞台。“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完善培养支持机制和政策措施,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就能不断提高,人才的创造力就能充分涌流。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联组会上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尚贤者,政之本也。”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是我国人才制度的独特优势。新形势下,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就能更好地吸引人才、凝聚人才,为人才干事创业指引方向、提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就会在全社会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方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学习资源、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知识分子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活动、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中的作用空前提高,为改革开放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贡献了巨大力量,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已经蔚然成风。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千秋基业,人才为要。深化改革,打造更具活力和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广聚人才、用好人才,是实现人才强国的实践路径。让我们统一思想、真抓实干,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任务落地落细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我们之所以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是因为知识分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如一地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为知识分子铺垫前行之路、解除后顾之忧,使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就会有新的作为。

我们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的目的,就是要在社会上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氛围,就是要壮大知识分子的队伍,让更多的人才涌现出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走创新发展之路,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就必须体现在积极探索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上,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

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实际上就是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的体制化、机制化。这样的体制机制,就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打破藩篱,广招四方之才,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只有这样,才能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只有这样,才能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是要打破地域、国别限制,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要坚持以用为本,将那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聚而用之。现阶段,我们面临着人才结构性不足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严重不足。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排除人才流动和引进的障碍。

“尚贤者,政之本也”,“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知识分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人才队伍的大小及其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条件。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我们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不断壮大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形成和完善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