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制度自信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贯彻好、阐释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第一时间主持召开党组会和直属机关传达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大会,强调教育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贯穿于教育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全力以赴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本报讯为推动全国高校思政课战线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全会精神及时准确全面落实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切实加强制度自信教育和制度理论研究,日前教育部邀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专场宣讲报告。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司局长笔谈

教育部注重突出教育系统特色,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分层分类开展,实现学习全覆盖。党组成员发挥示范作用,认真自学,广泛联学,原原本本精读全会文件,从内在规律、实践效果、总体设计、改革突破口以及自身认识短板上着力,认真学习领会“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同时结合分管领域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与分管司局和直属单位开展联学,交流学习体会和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

报告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基本考虑和重大意义、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决定》的创新举措和关键要点、全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的明确要求等方面,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社科司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及时通过专题学习、集中宣讲、战线联学、讲听党课、主题党日等,学好学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精读深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本,并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更好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相关制度结合起来,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落细落实,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辅导报告、集体研讨、讲党课、学习笔谈……教育部直属机关的全会精神学习活动,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司局级党员领导干部在报刊撰写学习笔谈文章,4000余名青年党员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举办年轻干部学习论坛,深化学习效果。

北京高校分管思政课工作负责同志、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及思政课教师近400人在现场聆听了报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在线收看直播。教师们普遍反映,宣讲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了系统全面、准确深入、解渴管用的解读,是一次集体大备课,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加强制度自信教育具有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

一是坚持党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决定》强调,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3·18”重要讲话精神、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决策部署落实见效。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全过程,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的有效治理体系,特别要推动地方各级党委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推动各级党委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

教育部各直属高校充分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把全会精神的学习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党员,充分把握“时与势”“破与立”“总与分”“根与叶”的关系,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推出一批研究阐释全会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明晰时代方位上取得新成效。

教育部社科司负责同志主持报告会时强调,全国高校思政课战线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要学好学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精读研读《决定》文本。要加强党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推动健全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有效治理体系。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要加强制度自信教育,贯穿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阐释,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制度安排、重大工作部署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决定》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第一位的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全会精神,目的是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创新实践。在高校社科界召开的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座谈会上,来自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勇担责任和使命,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上不动摇,在加强制度理论研究上出成效,在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教学科研育人全过程上见行动,在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上提速度,在提升科研治理能力上求突破,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效能。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24日第3版

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工作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和重大意义,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深刻把握这一思想彰显和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搞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所在,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和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要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出版各方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发挥教育系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优势,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制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战略行动计划,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三是加强制度自信教育和制度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决定》强调,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思政课是制度自信教育主阵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学习培训、修订教案、集体备课,把全会精神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等教学中,强化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性成就和经验,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组织高校专家学者围绕全会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提出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制度安排、重大工作部署开展研究阐释和咨政建言,把新中国70年来历史性成就和变革背后的制度逻辑、制度优势研究透阐述清,提炼形成创造中国奇迹背后的学理,更好解读中国实践、发展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学理支撑。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24日第1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