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也需“安全锁” 应对儿童误服药物重在预防

儿童具有天生好奇和善于模仿的本性,误用药物的例子屡见不鲜,尤其婴幼儿误用药物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崔民彦表示,儿童药品需要具有防止小儿意外开启的保护功能,但应对儿童误服药物重在预防,家庭中所有成员都需要参与其中。

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的《2015儿童用药安全报告》数据显示:在儿童误服的药品中,心血管类药品在3年中保持列入前三位。同时,63%受访家庭的祖辈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71%祖辈参与了孙辈的给药。因此,让祖辈参与儿童用药安全的行动,是儿童药物误服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

图片 1

案例回顾

这是一份以3年数据为依据的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此报告不仅显示了儿童药物中毒的严峻现状,同时,呼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为儿童用药安全筑建起一个安全环境。

2016年1月24日,一对4岁左右的姐妹俩小然和小燕同时被送入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病房,原因竟是俩孩子不慎同时误食了几十颗精神类药物。

用药安全

一名4岁孩子把奶奶的降压药当成糖果吞下。所幸被家人及时发现送往医院急救,通过洗胃术洗出大量白药片,医生又采取一系列输氧、输液等解毒措施,才让孩子转危为安。

药品儿童安全包装问题由来已久。健康时报曾刊发《200000000儿童药盒安全谁来管?》焦点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15年12月21日,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最新《2015年儿童用药安全报告》,数据显示,儿童误服药物数量呈上升趋势,儿童用药安全现状仍然堪忧。

一名8个月的婴儿,拿到了父母放置床头的高锰酸钾片,放入口里。导致食道、胃周边脏器严重腐蚀,虽然医生积极抢救,但是一个健康的婴儿还是离开了我们。而另一名4岁的孩子也因误服成人药而陷入险境,他把奶奶的降压药当成糖果吞下,只因这药外面的“糖衣”是甜甜的。所幸被家人及时发现送往医院急救,通过医院的洗胃术,洗出大量白药片,医生又采取一系列输氧、输液等解毒措施,才让孩子转危为安。

《2015儿童用药安全报告》显示:药物中毒是儿童中毒的首要原因,且呈现上升趋势;平均每3个就诊的中毒孩子中,就有两个孩子是药物中毒。儿童自己误服是儿童药物中毒的首要原因,并呈上升趋势。

几十颗药物当糖吃了

专家解读

儿童一定慎用或禁用的四类药物

小然和小燕的姥姥患执拗性精神障碍,需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姥姥常将药藏在被子底下。

儿童误服药现状严峻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儿科主任刘玉峰提醒,对于器官、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健全的孩子们来说,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伤害不容忽视,以下四大类药物,儿童应慎用或禁用:

1月24日,正值周末,姐妹俩在姥姥的床上玩闹时,发现了姥姥藏在被子底下的药物,姐妹俩好奇地打开瓶盖尝了尝药,发现吃起来和糖果一样甜,于是一下连续吃了几十颗。

儿童具有天生好奇和善于模仿的本性,他们往往喜欢用味觉来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常常就是抓起东西就往嘴里塞。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崔民彦总结了儿童误服药物的常见原因,如家里药品保管不当,没有采用专柜或束之高阁存放,儿童随手可以拿到;在没有成人监护下,孩子误将药品当“糖果、小食品、饮料”食用;家长不恰当地“鼓励”孩子自取服药习惯等。

1.氨基糖苷类

孩子父母回到家,看到散落的药片时,小然和小燕已经出现晕厥、恶心等症状,经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洗胃、补液处理,虽已脱离危险,但仍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

“案例中的悲剧真实存在,一些儿童可因误服毒副作用大的成人药物,而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如致残、致死。”崔民彦指出,由于药品缺乏安全包装,加之家长药物保管不当,药物被儿童误食导致意外中毒的现象经常发生。

6岁以下儿童应禁止使用这类药品,比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等,这些药物容易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

甜甜的“小糖丸”,差点让小然和小燕再也见不着爸爸妈妈。儿童误服药物很危险,在儿童医院急诊科却是时常发生。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的《2015儿童用药安全报告》显示,药物中毒是儿童中毒的首要原因,平均每三个就诊的中毒孩子中,就有两个孩子是药物中毒。并且,儿童自己误服是儿童药物中毒的首要原因。对此,崔民彦表示,“这些数据反映了儿童药物中毒的严峻现状,因此所有家庭成员都应参与进来,为儿童用药安全筑建一个安全环境。”

2.大环内酯类

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二科主任卢秀兰介绍,3岁的乐乐,也是将奶奶长期服用的复方降压片误当成“美味”的MM豆,趁家人不注意一次吃二十多颗,四小时后出现昏迷、惊厥等症状。

儿童用药包装安全存隐患

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这些治疗衣原体、军团菌、支原体的特效药,往往会对儿童肝脏造成较大的损伤,如果用药的剂量大,或用药的时间长,则可能造成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可以引起死亡。

据湖南省儿童医院数据统计,仅2015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接收的因误食药物致中毒儿童就超过50例,多数集中在1~4岁。

“必须要增加包装的安全性能!”关于儿童用药包装安全的采访中,不少医生和药师发出这样的呼声。

3.氯霉素类

国家卫计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王晓玲也表示,儿童中毒事件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其中86%发生在家里,而60%属于药物中毒,药物中毒病例中80%是由于儿童误服药物所致。

崔民彦表示,儿童安全包装是指用来减少儿童摄取危险物品的危险性特别包装,一般是通过使用特殊的安全盖来实现的。一些发达国家有严格规定,即处方药、非处方药、农药以及家用化工品必须使用安全盖。

这类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得比较少,但儿童使用这类药物后,可能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甚至引起儿童肝功能严重衰竭。

糖衣炮弹很危险

据崔民彦介绍,国外对儿童用药的包装十分重视,除了在色彩上迎合儿童心理,提高患儿的医从性;而更重要的是,包括成人用药的药品包装上还采取了防儿童开启的安全措施。如美国早在1970年就立法强制执行药品儿童安全包装,美国研究显示,1964年至1992年之间,5岁以下儿童中毒的人数减低了一半,这是由于采用相应措施以限制年幼儿童接触药物的结果。

4.喹诺酮类

润喉药和薄荷糖一般大小,健胃消食片看上去像奶片,外覆糖衣的降压药跟MM巧克力豆一样甜……毫无常识的小孩并不知道,这些貌似糖果的小药片,潜在的巨大安全风险。

而在我国,目前药品市场中大多数药品不具备儿童药品安全包装的功能。崔民彦指出,这种现状可能导致有的儿童把药片当成糖豆,把糖浆当成糖水,而给幼儿带来严重的伤害,有时甚至危及儿童生命。她表示,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厂家改进了儿童用药的包装,但大力推广儿童用药的安全包装、减少意外伤害隐患仍非常迫切。

氟诺沙星、环丙沙星等,是目前成人使用率比较高的药物,但儿童必须慎用,最好不用。因为已有实验数据表明,这类药物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很多药企在研发生产药品时,为避免药品的苦味,会对药品进行矫味。国家卫计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日常工作负责人范浩信表示,让良药不苦口本是一个人性化的设计,但儿童把药当糖吃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增加了儿童用药的不安全因素。

儿童用药安全

儿童用药三要诀

2015年12月21日,全球儿童用药安全组织针对北京、上海两家儿童医院因中毒就诊与住院的603例0~14岁儿童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发现药物中毒是儿童中毒的首要原因,平均每三个就诊的中毒孩子,就有两个是药物中毒,其中近八成是儿童自己误服药物导致。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的《2015儿童用药安全报告》显示,儿童误服药品中,心血管类药品三年中一直保持前三。

需要所有家长共同参与

1.药量不多也不少

卢秀兰表示,患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患者往往年纪较大需长期服药,常把药物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可一旦被孩子当做糖果误服,很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威胁到孩子生命。

正如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曾经指出的,没有儿童完全打不开的东西。所以,包装不应是家长预防的最主要关注点,家长应只是把包装作为防御儿童用药事故的最后防线,应对儿童误服药物重在预防。

由于孩子的肝肾发育未完全,一次给药的剂量错误,就可能产生毒性或治疗失效,每次服用药量应力求精确。家长应主动提醒医生和配药医生/药师,仔细确认孩子的年龄、体重、身高,从而认定给孩子的药量。同时,要使用精确好用的量具、喂药器,先确认药量刻度,并正确量取。磨粉分包误差大,应避免采用。

“误食一种治疗关节炎的药物(保泰松)致肝功能损伤,送来医院时,孩子的肝功能几近衰竭……”在卢秀兰的病房里,这种危险情况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儿童用药安全关系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员,祖辈们也需要参与其中。”崔民彦表示,祖辈中很多人参与看护孙辈,而同时他们自身患有某种慢性病而需长期服药。《2015儿童用药安全报告》数据显示,在儿童误服的药品中,心血管类药品在三年中保持列入前三位。同时,63%的受访家庭的祖辈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71%的祖辈参与了孙辈的给药。因此,让祖辈参与儿童用药安全的行动,是儿童药物误服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

2.好吞服、免吃苦

卢秀兰表示,铝箔包装的胶囊和糖衣片非常容易取出,小孩用手一戳就可以,另外还有一些瓶装药品的瓶盖未经加压处理,稍有力气的孩子也可轻易拧开,只要孩子家长稍不注意,孩子就可能误食药物,产生安全隐患。

为防止儿童误服药,崔民彦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首先,家里药品放置要高而远,让儿童看不到也摸不到,切勿随意放在桌柜上、枕边或儿童容易拿到的抽屉;其次,家长不要在幼儿面前服用药品,由于儿童喜欢模仿成人行为,如果家长在他们面前吃药,就可能引起其模仿;平时喂小儿吃药时,不要把药说成是糖果,应该告诉他们正确的药名与用途。否则,他们会误以为所服药品真是糖果,可能随时想吃;家长也不要孩子帮忙取药,要教育儿童不应自行取用药品,否则十分危险;请老人帮忙给幼儿服药时,要写下服药剂量与时间,确保给药说明明显而清晰。

避免孩子哭闹呛吐,家长应选择适合孩子可以接受的药剂,应主动向医生说明孩子吃药的需求,希望优先选用液剂、糖浆、悬浮剂等喝的药品。

安全锁需要“守门人”

此外,祖辈需要了解急救信息和急救处理方式,如知道紧急联系的电话,一旦发生误服、过量服用药物,或者是孩子突然出现不同寻常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应该了解什么情况下可以帮孩子催吐,要知道有些情况下是不可催吐的,一旦催吐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伤害。另外,在送往医院急救时,应将错吃的药物或药瓶带上,让医生了解情况,及时采取解毒措施。

3.仔细核对药袋

儿童误食药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遗憾的是,目前我国采用儿童安全包装的药品极为少见。

崔民彦呼吁,“年轻家长要帮助祖辈们参与到儿童药物中毒的预防中,一起为孩子创建一个安全的用药环境。”

家长应向医生索取药单,拿单领药。领药时核对药单、药袋等,是否正确无误,要把孩子用药情形仔细记录下来。把药品放在适当、安全的地方,以免儿童误食。

据中国医药包装协会数据显示,在我国药品市场中,95%以上的药品包装不具备儿童保护功能,其安全提示一般只有简单文字说明。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曾共同发布《防止儿童开启包装——可重新盖紧包装的要求与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适用于可重新盖紧防止儿童开启的包装,通常为带有锁紧装置的包装容器,小于52个月儿童很难将锁紧装置开启,但不影响成年人正常使用。

“我们鼓励一些药企在生产糖果味儿童药物时提供防止儿童打开的安全包装。”范浩信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有种扭盖,需要按压一下,才能旋开瓶盖,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在儿童药物包装上做出此类改进。卢秀兰教授也解释,这种处理方式比较安全,一般小孩子不太容易打开。

不过,因国家用药安全包装上并无硬性要求,市面采用安全按压纽包装盖的药品不多见。我国尚未建立药品儿童安全包装相关法规,也无要求药品必须采用防止儿童误服的包装。据范浩信透露,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鼓励一些药企在药品包装上做出改变。

除药品包装安全锁外,儿童用药安全还需监护人把控。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崔民彦曾对儿童用药安全相关行为做深入的调研,发现儿童用药安全关系到家庭所有成员。祖辈很多人参与看护孙辈,而同时自身患有某种慢性病而需长期服药。

范浩信也表示,安全收藏、正确引导都是关键因素,更需要社会全员参与。

卢秀兰建议,家里药品需有专门地方放置,保证小孩不能轻易拿到,最好方式是将药品集中放置后上锁。对三岁以上的孩子,也可做一些教育工作。发现孩子误服药品需尽快催吐,催吐时要避免误吸引起窒息,并第一时间送到医院进行洗胃和导泻处理。

药物中毒精神障碍

常见症状:头痛 头晕

并发症状:阿片类药物中毒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相关检查:尿常规 胃基础胃酸分泌量测定

推荐用药:注射用吲哚菁绿

本品主要用于诊断各种肝脏疾病,…[详细]

¥145购药

症状体征 用药治疗 饮食保健 病理病因 检查鉴别 并发病症 预防护理

推荐医院:

推荐医生:

吕丁锁全身出血药物中毒治疗中药药物中毒症状娃娃药物中毒的肝硬化会传染吗?向我提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