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信网:北京交通大学扎实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教育部简报〔2014〕第5期

日前,2016年度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组莅临我校进行实地调研。专家组在听取了专题汇报后,分组与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我校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教育学院、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等创新创业工作场地、创新创业平台和孵化基地,还通过查阅档案材料、访谈相关人员等方式,了解了我校创新创业机构设置、场地设施、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经费和人员配置情况。

北京交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相关部署,扎实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有30家学生企业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企业注册资本金达到1581余万元,累计产值2600多万元,缴纳利税70多万元,安置就业260余人,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500余个。

中国矿业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校内外资源整合,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2013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到98.33%。

反馈会上,专家组通报了由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毕业生对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满意度调查情况:调查涉及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扶持、创业平台建设等9个方面,我校综合得分81.76,位居进入调查的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内的33所部属高校第一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起跑线上,我校以最快的起跑速度、最快的反应,最强的爆发力、最好的跑步姿态率先出发,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

政策推动,营造创业发展便利空间。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以及工作组、专家组和创业导师组,负责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组织和实施。制定专门政策,出台关于促进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大学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等方面的意见和办法。调整教学管理方案,允许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提交实践作品,并通过相应项目评估和答辩,获得相应学分;允许学生将创业项目作为毕业设计;允许创业毕业生的户口和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

开展“三层次”教育,增强教育实效。一是普及式创业意识教育。编著出版《创业学概论》教材,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创业基础》、《管理学》、《创造学》等课程,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二是个性化创业技能训练。选拔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入创业教育学院学习,并配备创业导师,通过导师制辅导和项目化实践,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三是实战型创业实践扶持。对经过创业教育学院选拔、创业项目论证的创业团队和个人,实行“创业实训”、“模拟创业”、“孵化创业”三级创业扶持,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

近年来,学校紧全面推进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扎实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构建了“五个一流”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格局,打造了“一体两翼三平台”的创业教育新模式,构建了“三多三促”的创新能力提升新体系,形成了“三精一强”的创业教育助推新机制,工作成果丰硕。

突出实践,探索创业教育多元途径。面向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开设等课程。每年举办创业项目选拔大赛,以孵化实体企业为竞赛目标,五年共有350多支大学生创业团队,1600多名学生参加、30多支创业团队注册成立公司。开展创业主题论坛沙龙、报告会、座谈会等,支持创业团队参加学术会议、开展研讨交流、进行实地考察,不断开拓视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构建“三类型”平台,促进创业实践。一是资助项目平台。先后设立“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每年资助4000多名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累计资助经费470多万元。二是竞赛活动平台。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为载体,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论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为抓手,加强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建设,平均每年有5000多人次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三是实训基地平台。依托该校董事单位建立20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3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基地。

图片 1

强化保障,扶持大学生创业实战。新建1000平方米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依托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7个国家级、市级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将14个国家级和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部分科研平台向学生开放。在学校科技园设立500平米区域,为学生免费提供不少于两年的创业场地。每年投入200多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创业训练,设立300万元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入驻创业园学生企业可获1万到5万元扶持。为创业学生在企业注册等环节开设便捷的绿色通道,提供企业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代理、管理咨询、项目推荐等服务,聘请创业导师,促进大学生企业的健康成长。

提供“三维度”保障,营造良好环境。一是政府支持。徐州市政府每年提供2到10万元不等的创业扶持资金,给1000名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免费创业教育培训。二是学校推动。该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讲授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组织创业比赛、设置创新学分、资助创业项目等措施,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三是社会参与。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创业企业提供3年免费孵化场地和一站式创业服务,并设立“汇合大学生创业人才奖”,对优秀创业团队进行奖励。

我校学子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捧杯

图片 2

我校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格局:构建“五个一流”新体系

构建一流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早在2010年,学校就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十二五”规划,在“十三五”规划中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项计划。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涵盖教务、学工、团委等13家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全心助力学生创新创业。成立了由校内外机构和专家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组建了四大工作机构,分别是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教育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图片 3

创业教育学院工作场景

图片 4

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工程训练中心

图片 5

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孵化院

‍图图图片 6图片 7

图片 8

位于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创客空间

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校制定了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及跨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等一系列教学配套措施;构建了多学科交叉平台,通过跨专业、校企、跨国等途径,建设了专业综合实验室、校企联合实验室、跨国合作实验室;构建了“立体化、多面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形成了“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学生主动”的创新创业文化带动机制。聘请知名企业家、校友、创业明星等132人组建“创业导师团”,通过校企互换挂职锻炼、集中备课、示范教学等方式提升创业教育教学水平。

图片 9

我校举办创业投资仪式及导师团成立仪式

图片 10

创业沙龙

创建一流的实训体系。将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作为学生的“第二张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打造校内实训载体的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一流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整合多方资源,建成了“一校多园”相互联动,“孵化器—加速器—转化器”层层助推、无缝对接的创业实践基地格局。参与创业人数多,创业项目层次高,创业典型突出。三年来,为1512名学生办理了《南京青年大学生创业证》,280余个创业团队的1476名学生提出申请入园开展创业实践,成功孵化133个创业项目。入园创业项目80%以上是科技创新型和高端服务型企业,共申请了专利128项。

图片 11

图片 12

学生创业企业工作场景

争创一流的创新创业工作业绩。通过教学改革深化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助推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就业创业竞争力强,创业学生比例和创业成功率高。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4.61%、95.16%和95.06%,稳居江苏省前两名。

创业教育新模式:打造“一体两翼三平台”

“一体”即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为主体。注重价值观塑造,以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通过创新创业赛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通过新媒体宣传,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两翼”即以教学体系和实训体系为两翼,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升创业能力。构建了“必修+选修”、“线下+线上”的教学体系。构建了涵盖创业沙盘模拟教学、SYB创业培训、科研训练“百千万”计划、研究生创新实践等在内的实训体系。

“三平台”即打造三大创业实践平台,面向有创业项目的学生开展创业扶持。建成“孵化器—加速器—转化器”多园助推、多维发力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格局,学生可在三大平台上完成创业成长全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创业实践闭合平台。

创新能力提升体系:融合优质资源 构建“三多三促”体系

多平台建设,促学科交叉。通过跨学科专业、校企、跨国等多元合作,建成26个专业综合实验室,12个校企合作实验室,8个跨国合作实验室,打造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创新平台。

多层次培养,促能力提升。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百千万”计划、研究生创新工程,实现创新教育全覆盖;以学科竞赛、科技竞赛、创业大赛为牵引,以学院品牌赛事为支撑,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启动本科生“先锋计划”、研究生“经纬计划”,选拔综合排名前5%的学生,通过高端培训、实践锻炼、导师聘用等举措培养拔尖创新领军人才。

图片 13

学生创业大赛外场

多渠道激励,促创新活力。发布《关于加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给予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政策激励。

创新助推机制:“三精一强”融汇多维创业助力

对创新成果精心培育。建立创新成果库,每年从近千项创新成果中挑选具有创业价值的项目入库,动态跟踪成果库中项目的发展情况。对形成创业计划的创新团队,推荐参加各园区入园评审和各类创业赛事。

精确选拔创新创业好苗子。组建项目评审专家团,通过创业大赛、集中评审选拔项目入驻孵化器;通过南京市大学生优秀资助项目评审,选拔项目入驻加速器;通过项目路演、对接等途径,选拔项目入驻转化器,形成从初创到成熟企业的选拔服务链。

将创新指导精准化。建立“校院两级”创业指导机制,积聚校内外导师资源,精准指导。由学院为团队配备“科技导师”,利用各类平台完善创业项目,由学校为其配备“创业导师”,对项目进行商业模式完善。

集中优势资源,强力扶持。学校对进入孵化园的创业团队,提供1-5万元的资助和免费办公场所,通过“创业券”等方式无偿提供人力资源、法律援助、金融对接等“菜单式”服务;对进入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的企业,设立600万元“南理工-紫金科创学生创业基金”,向团队提供20-50万元天使投资,开展创业项目推介,解决资金和发展问题;对进入紫金常春藤大学生创业园的企业,提供对接政府扶持基金、投融资等方面的服务。

图片 14

紫金常春藤大学生创业园

图片 15

孵化大厅

创新创业教育展望:学校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助推了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在学校整体发展中,也正在发挥者越来越大的作用。

创新引领学生发展。作为工科高校,我校一贯鼓励学生的科技创新,以具有技术含金量的创新促进创业,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创业激发学生活力。学生个体的内在创业意识普遍被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热情高涨,形成了全校上下推动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和无限活力。

创新创业凸显示范效应。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系统规划,形成完整教育工作生态系统,值得对外推广;在此过程中,学校一贯注重结合实际,凝练特色,建立自创品牌,形成典型示范辐射效应。

正如专家组在反馈意见中所说的,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了学科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建设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支撑。通过一体两翼三平台的创业教育新模式、三多三促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体系、“三精一强”的创业助推新机制,形成了南理工创新创业教育的独有模式,彰显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在向“中国最具创业氛围的高校”进发的道路上,我们正凯歌高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