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思政推动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北京联合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以党的建设为根本保障,持续推进和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并强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刻领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办学方向、关乎育人根本,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总书记号召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努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这对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中,才能为未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实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并强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深刻阐发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决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躬耕力行,久久为功,筑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是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就要认真学习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炽热的民生情怀,已经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规律、根本动力、发展道路、目标任务等重大理论课题,将如何处理人类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论发展到了新高度,体现了对生态问题的历史责任感和整体发展观,是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不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思想和实践的“中国方案”。

新萄京棋牌官网登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刻理解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北京联合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以党的建设为根本保障,持续推进和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三年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底色更加鲜亮,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学校内涵建设进一步夯实,师生精神面貌凸显新时代风范。

深刻领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丰富内涵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学校教育是主渠道,教师是关键。教育者先要受教育,才能更好担当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两会上回应政协教育界别委员建议时提到,在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环节,加强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融入。在现有的国民教育体系中,生态文明教育虽然也是重要内容,但从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生态文明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更好适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有关专家指出,因成长环境和经历所限,现有教师队伍无论知识结构还是思维方式都存在一定不足,当前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不仅如此,环境问题具有空前的复杂性和广域性,生态文明教育需要众多学科共同参与,需要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各类课程和教材。这些意见提醒我们,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确实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我们亟待弥补的短板。

常学常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办学方向、关乎育人根本,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生态文明教育不只是课程教育,更是生活教育和行动能力的培养。因此,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责任。家长有责任从生活的点滴入手,教育孩子从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变成生活习惯。生态文明教育的更大课堂,是在家庭和校园之外的社会大课堂,尤其是环保部门、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影视剧行业等,都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长和教师可以多鼓励支持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在不断增长见识和增加体验的过程中,着力培育学生知行合一的精神,培养学生未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能力。

持续提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知。党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理论认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一首要问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两大根本任务,重在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最终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把着力点聚焦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上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办学方向。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各项工作就平稳发展;放松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就必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尤其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相一致,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时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就是教育对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教育工作者尤其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持续提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认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实践认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高校师生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受益者,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践行者。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着眼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落实在办学治校的具体工作中。要牢牢抓住“培养什么人”这个首要问题,深刻理解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的必要性,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育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高校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狠下功夫、下足功夫。

持续从国内外形势的变幻中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考量。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高等教育应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带来的时代任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

落细落实,以课程思政推动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

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根本性战略性认识不断深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重要理念的贯彻落实不断加强,体现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推动了高校立德树人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向所有课程为主渠道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育人向课程思政育人的方法论转变。以课程思政建设促进立德树人工作,解决了难点,提炼了重点,而且找到了切入点和突破点,形成了聚焦点。

多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将思想政治工作牢牢记在心上、紧紧抓在手中,作出了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制度安排,成立由党委书记直接负责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综合改革专项工作组,着力提高党的基层党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把立德树人纳入高校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高校党委把立德树人自觉纳入主体责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北京联合大学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新要求融入学校党的建设。将“强化党组织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意识”写入学校文件,明确校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校党委每学期都同全校基层党支部书记逐一谈心,摸清情况后,再由教师党支部牵头,分别组织各专业教师党员和群众共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集中备课、演练和观摩,指导教师党支部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日常载体开展理论学习,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逐步建立了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让“课程思政”建设有了动力。

守正创新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有效模式

完善立德树人制度设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层面来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首要问题,两大根本任务,2+1个体系机制,为高校完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北京联合大学把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以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立德树人实践创新,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学校有氛围,学院有特色,专业有特点,课程有品牌,教师有榜样,讲授有风格,成果有固化”的建设目标,出台了《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每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纪念日前后,分别召开党建工作会和课程思政推进会,持续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纵深化,把严谨的理论化为生动的实践,确保了立德树人正确的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不断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的统领作用,着力创新育人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构建与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同育,网络贯穿”的模式,即将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作为第一维度,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作为第二维度,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管理队伍、工勤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将文化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作为第三维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建设;并将“互联网+育人”的理念方式贯穿其中。

把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作。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因素,也是学校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工作。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鼓励教师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民族复兴的责任与担当等育人要素,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形成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良好氛围,这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功,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北京联合大学把立德树人理念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中,在实践中将课程思政作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切入点和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以课程思政作为起点,与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从“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并不断探索由专业负责人牵头、院系党组织推动、教师全员参与,协同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机制,形成了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再到学科思政的建设路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从课程思政建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到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脉络。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凝练、创新巩固,产生了一批有特色、有品牌的课程思政项目和“专业思政”建设试点单位,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学校所有部门,所有工作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校园文化建设充满新时代气息,学校立德树人蔚然成风。

实践证明,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聚合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等各育人主体力量,聚力各领域资源,使全员育人力量有机整合、合力协作,全程育人有效对接、贯穿始终,全方位育人有序渗透、同心同向,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起来、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

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课程思政不是哪一个部门或单位的事情,每一个部门,每一位教职工都有责任。课程思政强调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纵向需要层层激发动力、形成共识,横向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互相支持,客观上带动了“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北京联合大学把课程思政作为根本性举措,全方位行动,持续性推进,全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构建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基层党支部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为目标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

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久久为功,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彰显立德树人溢出效应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广西师范大学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深化综合改革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体制机制、育人理念、教育方式、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盲区、短板,进行系统性设计,聚焦短板弱项,针对关键环节、薄弱环节推动重点改革,着力破解“课程育人”中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难题,破解“网络育人”中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失声、自我边缘化、“不在场”等难题,破解“心理育人”中学业教育、人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难以融合的难题,破解“资助育人”中重资助、轻育人的难题,破解“组织育人”中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实效性不强的难题等。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艺术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坚持问题导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能量、亲切感和亲和力。

三年来,北京联合大学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尝到了“甜头”:老师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加,学校立德树人的氛围更加浓郁,各级党组织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得到体现,干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空前呈现,三全育人格局加速形成。同时“课程思政”也成为改进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把教师党支部推到了育人第一线,站在了学校工作前沿,助推师德师风建设,促进专业建设,提升了课堂教学和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发展机遇下,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课程思政理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仅仅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扩展到了各门课程,从一定意义上实现了教师队伍、教育内容、教学路径的拓展,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精准化、有效性上逐步提升,以其专门性课程的示范性引领其他各类课程。通过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形成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具有现实性、针对性。

(作者:邓军,系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加速。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了教师教育者先受教育、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三大基本功的形成,从根本上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教师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最活跃的因素。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目标,各部门立德树人进一步聚焦,教职工“四个自信”“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两个维护”成为意识自觉。信仰、信念、信心逐步在广大师生心中扎根。学校党委办学治校能力全面提升。近年来,学校涌现了以全国优秀教师贾少英为代表的师德师风榜样群,学生“村官”总数、入伍总数、学生毕业入藏入疆总数位居北京高校首位。

作者简介

找到了破解基层党支部难题的办法。北京联合大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做法。教师党支部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通过集体研讨、集中备课的方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通过教师党支部引领进入教师头脑,再进入课堂、学生辅导教材和学生头脑,实现了铸魂育人的路径创新。可以说,课程思政不仅使基层党支部建设有了鲜活的内容,还让教师党支部站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一线,从客观上形成了全校都在支持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有利氛围,加强了基层党建。

姓名:邓军 工作单位:

找到了破解师德师风建设难题的办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下大力气挖掘凝练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这无疑是对教师整体能力素养提升的促进,为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搭建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载体。同时,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学习贯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型,形成一批优秀榜样群体,课程思政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内驱动力。

原载2019年第23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