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工作答记者问

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日益强烈,高等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布局不平衡、入学机会的地区差距等矛盾日益彰显。如,我国的高水平大学在布局上呈现明显的东多西少、东强西弱的态势,东部省份拥有24所“985”大学和63所“211”大学,分别占总量的61.5%和57.4%。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北京市24所,上海8所,江苏7所,而河南、山西、云南、贵州等13个省份没有一所直属高校,这种不平衡的区域布局结构,成为各省高水平大学入学机会差距大的直接原因。为了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在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的同时,抓住考试招生制度这一“牛鼻子”,不断探索和推进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维护好高校招生的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共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教育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今年的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工作进行了统筹部署。

一、保障教育公平的价值共识,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动力。

1.问:年度招生计划是怎样制定的?

据了解,2017年计划安排将继续促进公平,维护广大考生切身利益,实现“五个确保”:

缩小地区差异,保障并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是全世界主流公共教育政策的共同价值追求。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2015教育概览》关注到,教育不公平至今仍然持续存在,对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呼吁各国政府应对持续的教育不公平,聚焦提高教育系统效率,以确保每名儿童,无论其背景如何,都能发挥潜能,并从优质教育中受益。世界银行发布的政策研究工作报告《含着金钥匙出生:全球教育成就不平等》也着重指出,全球学习成果存在巨大的不公平。一个人最初所获教育的不公平将持续影响他的一生,优质教育的缺乏会形成强烈的社会排斥,阻碍个体从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收益。无论出于保障个体发展还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考虑,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不公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把促进公平作为重要的政策取向和价值追求,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教育不公平现象,包括借助立法与执法手段推进教育公平、完善公共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与高效管理机制、兼顾效率与公平,从缩小差距入手,关注弱势群体和农村教育等等。

答: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是以《高等教育法》为依据,由国务院授权设立的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国家区域和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供给,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 确保各地高考录取率不降低

二、与时俱进的制度调整,是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每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总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确定的五年、十年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结合国家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安排建议,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执行。

◆ 确保省际高考录取率差距进一步缩小

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类似,我国高等教育也大致经历了一个体制改革和权力下放的过程,逐步由完全的计划体制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转变。以招生计划管理为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计划主要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与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其他计划一样,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开放后,为了发挥地方和高校办学积极性与自主性,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逐步形成了国家宏观总量控制,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高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自主制定招生方案。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以来,国家循序渐进地调整相关制度,推进综合改革,包括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监督管理机制,特别是提出了继续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录取率、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等具体要求。可以感受到,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战略需求越来越明确、社会对高考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不同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区期望越来越高,考试招生制度必须及时进行动调整,以期不断逼近更大范围的公平。目前推进的考试招生制度的系列改革,是政府转变职能、落实“放权、管理、服务”治理理念的成果,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体现,也是保障和推进教育公平的制度基础。

国家安排分省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计划总量时,重点考虑各省高考报名人数和入学机会、经济支撑能力和高校办学条件、区域公平和国家重大战略等一系列因素,每年各省高校招生计划随上述因素的变化动态调整。为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的要求,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权,自2016年起,教育部将高职招生计划审批权下放到各地各部门,地方所属高校的高职招生计划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省实际自主确定,报教育部备案后组织实施。

◆ 确保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加

三、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是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必要手段。

2.问: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包括哪几个部分?

◆ 确保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本科招生总规模和投放到各省份的招生计划总量不降低

理念必须转化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取得引导工作的实效。近年来,围绕缩小各省高考录取率差距,教育部门加大招生计划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2008年、2009年起施行的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和跨省生源调控计划,就是为了保障和增加中西部省份和人口大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缩小各省高考录取率差距专门设计的专项计划。这两个计划实施多年,搭建了各省之间相互协作、互帮互助的平台,体现共同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在国家的统一协调和各省的共同努力下,中西部考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偏少的不利局面得以较大改善,分省高考录取率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事实上,不少国家也曾经使用或正在使用这种倾斜招生政策以推进地区差异的缩小。在美国就曾实施过向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优先照顾”的招生政策,这就是广为熟知的平权运动,虽然这一政策在美国各州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不可否认,平权运动在推进美国教育公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韩国,以首尔大学为例,该校在2015年度招生计划中明确提出“地区均衡选拔生”概念,这是为均衡不同高中的毕业生入学机会而给每所高中专门推荐名额的措施。

答:从隶属关系看,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分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招生计划和地方所属高校招生计划。目前,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招生计划总数中,包括常规计划和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地方所属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中,包括省属高校招生计划和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 确保实现国家年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宏观管理目标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提高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缩小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差距仍将是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工作重心。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建立和完善教育重大政策的科学决策机制,让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和有效回应,最大可能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是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公平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教育本身的原因,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因此,促进教育公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指望单纯通过教育政策的调整,更不能指望通过一两个政策措施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特别是实现区域之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之策。

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省属高校招生计划主要用于保障本地考生高考录取机会。在自主协商的前提下,省际之间可以跨省招生。中外大学的成功经验表明,生源渠道的多样化,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对提高办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均有积极影响。

进一步促进入学机会公平

“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是国家专门安排给录取率相对较高、高教资源相对充裕省份的招生计划增量,在不降低本省高考录取率前提下,面向高考录取率较低且办学条件不足的中西部省份招生,是为促进区域入学机会公平实施的专项计划。

《通知》指出,要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

“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重点高校承担,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该计划包括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和高校专项三个定向招生计划,目的是为促进城乡入学机会公平,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

2017年,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共安排28.7万人,其中本科16.7万人、专科12万人,主要由公办高校承担。

3.问:2017年招生计划安排有哪些特点?

适度扩大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三个专项计划,其中国家专项计划招生规模安排6.3万人、地方专项计划招生规模原则上比2016年增加10%以上、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规模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教育部各项要求,组织有关高校足额落实上述招生计划。

答:2017年全国和分省分部门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是在综合考虑教育“十三五”规划目标、考生入学机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等多方面因素基础上研究制定的。今年计划管理工作的总体考虑:一是继续统筹维护各地考生的切身利益,确保各地高考录取率不降低。二是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确保省际录取率差距进一步缩小。三是适度扩大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规模,确保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加。四是引导中央部委所属高校适度增加本科招生规模,确保这些高校投放到31个省份的招生计划总量不降低或略有增加。五是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确保国家年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得到更好落实。

从2017年起,各地、各部门所属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与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分列下达。

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并对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实地督查,确保2017年预期政策目标顺利实现。

统筹做好招生计划管理

4.问: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近10年来成效如何?

《通知》要求统筹做好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工作。

答:由于各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各省高考录取率差距一直存在,少数省份之间差距明显,社会反响比较强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决策部署,回应百姓期盼,教育部于2008年启动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

“十三五”期间,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重点建设高校要统筹做好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原则上不得减少本科招生计划。

据统计,国家协作计划实施9年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了12个百分点,如果按在校生规模1万人折算,相当于为中西部地区增设了100多所普通高校,圆了100多万中西部地区孩子的大学梦。同时,考虑到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教育部要求承担国家协作计划的省份,将计划主要安排在学费相对较低、资助更加完善的公办高校。

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行使好普通高职招生计划审批和管理权,充分考虑办学条件和考生入学机会,合理确定本地、本部门2017年高职招生总量和所属高校分校招生计划,保证高职教育质量。

2017年,国家协作计划安排28.7万人,其中本科计划16.7万人、专科计划12万人,预计省际间录取率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5.问:国家协作计划是否会影响承担省份的考生考取中央部委高校的机会?

为加强规范管理,《通知》要求——

答:国家协作计划任务由地方所属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承担,不影响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投放到各省份的招生计划。2017年,教育部引导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适度增加本科招生规模;要求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本科招生总规模不少于去年,投放到各省的招生计划也不少于去年。

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教育部核定的本科招生计划和报教育部备案的高职招生计划,不得超计划招生;

6.问:为什么要实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对招生办学行为不规范和办学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学校,主管部门要坚决调减招生规模,情况严重的要暂停招生;

答: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由于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存在差距等多种因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考取重点高校受到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明确改革任务,连续多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行部署。

未经教育部和军队有关部门批准,任何军事院校不得面向地方招收无军籍学生开展普通或成人高等教育;

为落实中央要求,2012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陆续实施了重点高校定向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不断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渠道。其中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实施区域覆盖所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计划由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17年的6.3万人。地方专项计划由各省安排部分所属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定向招收本省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实施区域对民族自治县实现全覆盖。高校专项计划由以部属高校为主的重点高校安排部分招生名额,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五年来,上述专项计划累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27.4万人,初步形成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城乡入学机会公平。2015年,中国科学院对专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第三方评估,评估表明这项政策适应我国国情,得到社会广泛认可,高校满意度达80%,学生满意度达90%,地方满意度达100%。

加强对普通高校举办预科班的管理,未经教育部批准,高校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预科班等。

《通知》下发后,教育部将加强对各地招生录取工作的实地督查,确保2017年预期政策目标顺利实现。

年度招生计划是怎样制定的?2017年招生计划安排有哪些特点?……6问答带你全面了解2017年高招计划!

高招计划6问答

1、年度招生计划是怎样制定的?

2、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包括哪几个部分?

3、2017年招生计划安排有哪些特点?

4、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近10年来成效如何?

5、国家协作计划是否会影响承担省份的考生考取中央部委高校的机会?

6、为什么要实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年度招生计划是怎样制定的?

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是以《高等教育法》为依据,由国务院授权设立的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国家区域和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供给,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每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总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确定的五年、十年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结合国家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安排建议,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执行。

国家安排分省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计划总量时,重点考虑各省高考报名人数和入学机会、经济支撑能力和高校办学条件、区域公平和国家重大战略等一系列因素,每年各省高校招生计划随上述因素的变化动态调整。

为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的要求,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权,自2016年起,教育部将高职招生计划审批权下放到各地各部门,地方所属高校的高职招生计划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省实际自主确定,报教育部备案后组织实施。

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包括哪几个部分?

从隶属关系看,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分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招生计划和地方所属高校招生计划。

目前,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招生计划总数中,包括常规计划和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地方所属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中,包括省属高校招生计划和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省属高校招生计划主要用于保障本地考生高考录取机会。在自主协商的前提下,省际之间可以跨省招生。中外大学的成功经验表明,生源渠道的多样化,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对提高办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均有积极影响。

“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是国家专门安排给录取率相对较高、高教资源相对充裕省份的招生计划增量,在不降低本省高考录取率前提下,面向高考录取率较低且办学条件不足的中西部省份招生,是为促进区域入学机会公平实施的专项计划。

“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重点高校承担,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该计划包括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和高校专项三个定向招生计划,目的是为促进城乡入学机会公平,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

2017年招生计划安排有哪些特点?

2017年全国和分省分部门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是在综合考虑教育“十三五”规划目标、考生入学机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等多方面因素基础上研究制定的。今年计划管理工作的总体考虑:

一是继续统筹维护各地考生的切身利益,确保各地高考录取率不降低。

二是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确保省际录取率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是适度扩大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规模,确保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加。

四是引导中央部委所属高校适度增加本科招生规模,确保这些高校投放到31个省份的招生计划总量不降低或略有增加。

五是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确保国家年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得到更好落实。

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并对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实地督查,确保2017年预期政策目标顺利实现。

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近10年来成效如何?

由于各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各省高考录取率差距一直存在,少数省份之间差距明显,社会反响比较强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决策部署,回应百姓期盼,教育部于2008年启动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

据统计,国家协作计划实施9年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了12个百分点,如果按在校生规模1万人折算,相当于为中西部地区增设了100多所普通高校,圆了100多万中西部地区孩子的大学梦。同时,考虑到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教育部要求承担国家协作计划的省份,将计划主要安排在学费相对较低、资助更加完善的公办高校。

2017年,国家协作计划安排28.7万人,其中本科计划16.7万人、专科计划12万人,预计省际间录取率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国家协作计划是否会影响承担省份的考生考取中央部委高校的机会?

国家协作计划任务由地方所属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承担,不影响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投放到各省份的招生计划。2017年,教育部引导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适度增加本科招生规模;要求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本科招生总规模不少于去年,投放到各省的招生计划也不少于去年。

为什么要实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由于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存在差距等多种因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考取重点高校受到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明确改革任务,连续多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行部署。

为落实中央要求,2012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陆续实施了重点高校定向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不断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渠道。

其中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实施区域覆盖所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计划由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17年的6.3万人。地方专项计划由各省安排部分所属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定向招收本省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实施区域对民族自治县实现全覆盖。高校专项计划由以部属高校为主的重点高校安排部分招生名额,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

五年来,上述专项计划累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27.4万人,初步形成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城乡入学机会公平。

2015年,中国科学院对专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第三方评估,评估表明这项政策适应我国国情,得到社会广泛认可,高校满意度达80%,学生满意度达90%,地方满意度达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