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工匠”服务广东制造

教育部简报〔2017〕第18期

广东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南粤工匠”服务广东制造

本网讯
为进一步推动校企人才对口培养,浓厚技能成才氛围,打造园区工匠精神,5月17日下午三时,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批高技能人才入校担任产业教授暨经开区第二期技能提升培训开班仪式在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湖南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处长余伟良,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贺代贵,经开区管委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刘曙,湖南机电职院党委书记成立平,党委副书记、院长杨翠明,副院长李玉民出席开班仪式。来自三一重工、中国铁建、广汽三菱等13家经开区园区企业的19名能工巧匠、技能大师被湖南机电职院聘为产业教授。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装备制造业培养懂技术、精技能、能创新、德技兼修的现代工匠。

图片 1

成立平在欢迎词中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对学院产教融合、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作了详细说明。杨翠明宣读《关于聘请长沙经开区高技能人才入校担任产业教授的决定》,并现场为19位获聘的产业教授颁发聘书。

围绕重点领域,深化校企合作。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学校与有关科研机构、企业共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等产学研平台,融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协同实施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近六年,为有关装备制造企业输送毕业生7100多名,占学校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总数的55.9%;联合开展有关试验试制项目993项,获得国家专利268项;为40余家企业开展员工技能提升培训1.3万人次。

图为东莞市技师学院学习型国际班上, 来自德国的工程师正指导学员操作。
本报记者 庞彩霞 摄

据悉,经开区技能提升班主要培训对象为园区企业职工,开设有汽车修理工、钳工、焊工、电工等四个工种,此次共有180名技能人才报名参训,培训时间为5月10日至6月底,培训结束后将进行鉴定考试,理论课程占比40%,实操课程占比60%。

服务产业发展,创新培养模式。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办学就跟进到哪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的理念,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针对有关企业急需模锻高技能人才,学校开设模锻专业,按照“厂中校”模式,校企联合培养了大型模锻压机试运行的首批操作者,实现了大型项目顺利建成和技能人才培养到位的双赢。针对有关企业急需焊接高技能人才,学校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校中厂”模式,引入欧洲焊工标准,校企联合培养的近150名毕业生全部进入核电、风电生产的关键岗位。

广东技工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校企合作,通过实行人才定向培养,实现人才定向输送,真正打通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广东加快培育一大批技能精湛的“南粤工匠”。

开班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技能提升班湖南机电职院授课现场,学院老师与产业教授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子座谈及现代“芙蓉工长”人才培养模式研讨。湖南机电职院数控专业毕业生、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晏斌,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工程师罗堪,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雷东风等获聘产业教授在研讨会上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精神,国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也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为适应形势新变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深度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尽快适应身份转变,也有助于企业近距离观察、了解和考核学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达到校、企、生三方共赢。

坚持立德树人,塑造工匠精神。在配备辅导员、班主任的基础上,为每个班级增设一名由校领导、中层干部、教授、技能大师或企业专家担任的班级导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坚定实业强国、技术报国的理想。紧扣专业和课程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训教材中编入高技能人才楷模的“殷切寄语”和“榜样的故事”。与企业基层党组织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校企“双汇报、双考察”制度,加强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国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楷模、全国技术能手等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传授绝技绝活、言传身教,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起来,大力培养工匠精神。

工业强国建设离不开强大的技师技工队伍。近年来,广东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培育一大批技能精湛的“南粤工匠”,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多年来,湖南机电职院坚持“立足长沙经开区、植根装备制造业”的办学定位,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共同提高”的原则,致力于打造“四圈”工程,一是以优化专业结构为路径,打造合作地域圈。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和园区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提高专业集聚度,打造与经开区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布局,为经开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二是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抓手,打造合作产业圈。学院先后成立了不同合作形式的三菱电梯学院、艾博特机器人学院、捷豹路虎学院、广汽长丰学院等企业学院,搭建了智能应用技术研究所、机器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机电一体化研究所、焊接技术应用中心等科研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出极具特色的产教融合平台。三是以推行“一师一企业”为路径,打造合作企业圈。学院“一师一企业”方案明确要求专业教师对接专业对口企业,选择1家合作企业、紧跟1个前沿技术方向、确定1名企业导师、参与1个企业真实项目。四是以教学标准对接行业企业标准为手段,打造合作岗位圈。注重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和教材。

广东技工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校企合作。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学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生招工、送岗送学、双制培养人才。

根据长沙经开区人才调研报告显示,
湖南机电职院在2018年园区合作企业数量、为园区输送技能人才数量,2019年企业技能人才校园招聘意向、技能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意向中均排名第一。

近年来,广东省技工院校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新能源汽车、信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服务于“广东制造”“广东智造”“广东创造”。目前,广东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1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65万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据悉,2018年,广东省共有技工院校毕业生总数16.14万人,就业人数15.91万人,就业率98.57%。多年来,广东省技工院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不少专业更是达到100%,很多学校毕业生还未毕业已被抢订一空。毕业生可胜任技术岗位、储备管理岗位工作,也可实现自主创业。统计显示,技校毕业生转正后月平均税后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就业华为、珠海格力、东风日产、一汽大众等知名企业实习期待遇均在6500元/月以上,最高月薪超过万元,得到了企业高度认可,逐步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技校人才广受欢迎,离不开广东技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技工教育既是技能、能力教育,也是就业、创业教育。”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广东技工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校企合作。

广东技工教育将校企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办学制度。广东省技工教育借鉴学习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学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生招工、送岗送学、双制培养,校企全程联合培养人才,发挥学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结合、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教学内容和岗位标准对接、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对接。

东莞技师学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校与固高科技、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试点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合作共建学习型工厂,成为国家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汕头技师学院与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的中以航空培训项目有序推进。

广东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效率和针对性大为提高,一批批技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发力。

当前,广东省技工院校73%的专业与企业和行业有合作关系,平均每个专业与7个企业和行业合作。38所技工院校与150多家大型骨干企业对接合作,10所技校与500家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校企联盟。86所技工院校与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全面对接合作,为园区企业培养培训技能人才10多万人。

以深圳技师学院为例,在教学中引入高端企业的技术标准和真实项目,开展教学实训、实习。目前,该学院签约合作企业150多家,其中包括世界500强11家,比如华为、腾讯、亚马逊、宝马等,以及多家深圳行业龙头企业。该学院与比亚迪合作,引进该公司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建立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举办“比亚迪新能源精诚英才班”,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

同时,该学院实施“大师领航计划”,与中国国家基因库华大基因集团合作办学,聘请国家基因库高水平专家担任客座教师,全程参与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通过“工学交替、双导师制”,为国家基因库培养生物技术专业技师人才。由于采用这种务实教学培养方式,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效率和针对性大大提高。

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红山介绍,目前广东技工院校通过与西门子、宝马、华为等85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共办“冠名班”“订单班”,结合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开展人才定向培养,实现人才定向输送,真正打通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广东省的技工教育已涌现出一批批技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在各个行业和世界赛场上展现风采。当前,技校学生拥有更多走出国门深造的机会,在不同专业领域实现突破。广东技工院校选手在代表世界职业技能最高水平的世界技能大赛上接连摘取世界冠军。

“技能人才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广东建设制造强省、经济强省的重要人才支撑。”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对技校学生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屡创佳绩表示充分肯定的同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断创新政策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培育一大批技能精湛的“南粤工匠”,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发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