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中职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十二五”的“基本普及”到“十三五”的“普及”,是中央的科学决策,表明了中央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实施决心。

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强化科学的宏观管理,坚决落实普职大体相当政策;建立政府层面的劳动力市场预测系统,科学把握普职大体相当的比例。

攻坚克难 推进普及 为青少年提供良好高中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答记者问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宏观调控。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将达到4915万,按照毛入学率92.8%测算,高中阶段教育学生数将达4561万。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能不能实现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的问题,这关系到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布局。

中等职业教育;普职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攻坚计划》)。《攻坚计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攻坚计划》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如何把握《攻坚计划》的主要目标、攻坚重点和主要措施?如何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

当前,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富裕了,人民群众普遍希望读普高升大学,可以实行高中后分流,这种认识有失偏颇。教育结构必须服从人才结构。从人才结构分析,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从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现状分析,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虽已达到42.89%,但区域发展不均衡。有关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比例低于40%的有21个省份,低于30%的有3个省份,普职不均衡是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因素。

原标题:普职协调还是普职失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比例论

1.问:社会各界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攻坚计划》出台的背景?

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大体相当,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升产业工人整体素质,都需要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重点。“十三五”期间,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有效整合高中阶段教育各类资源,优化调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布局,把高中阶段教育增量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钱维存,男,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6级博士研究生,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教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领导与管理、职业教育教师发展

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列入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劳动力竞争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分类指导。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初中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最高的省份已达100%,最低的省份仅为60.3%。我国人口众多,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大,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中,切忌“一刀切”,应该鼓励支持地方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

内容提要:作为典型的教育分轨制国家,我国在高中阶段教育中包含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两种教育类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证明,稳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坚持普职协调发展,对于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极为重要。事实上,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推动普职协调发展早已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对我国而言,为了能够在2020年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有必要继续贯彻普职大体相当的政策,坚持普职协调发展。为此,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强化科学的宏观管理,坚决落实普职大体相当政策;建立政府层面的劳动力市场预测系统,科学把握普职大体相当的比例。

近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5%,普及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这些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普及任务异常艰巨。同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普通高中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接近四分之一,有的班额甚至超过80人。到2020年要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组织实施攻坚。

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也要坚持分类指导。有的地方,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县市,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还十分薄弱,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地方基础能力建设是首要任务。有的地方,中职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深化产教融合、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是主要任务。有的地方,中等职业教育形成了一定办学特色,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也较强,如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经过内涵建设,已经具备较好基础,这些学校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融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激发“双创”活力,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 键 词:中等职业教育 普职比 协调 失衡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设计,请谈一谈《攻坚计划》的总体思路?

基金项目: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委托课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

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扶贫攻坚战、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统筹谋划。总的思路概括起来就是“政府主导、补齐短板、普职并重、关注内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5-0052-04

政府主导就是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发挥中央支持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形成攻坚合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轨发展,典型代表国家是美国;另一种则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轨发展,典型代表国家是德国。按照此划分标准,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实施的也是教育分轨策略。世界各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历史证明,坚守住普职协调发展的底线对于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极为重要。

补齐短板就是针对制约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保基本、促公平。

当前,为充分贯彻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攻坚计划》)的文件精神,在2020年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总目标前提下,必须厘清关乎普职协调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普职并重就是统筹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促进普职协调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需求。

一、坚持普职协调发展缘何如此重要

关注内涵就是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在扩大规模、提高普及程度的同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高中阶段教育的适宜性和吸引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好基础。

高中阶段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衡量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普、职是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中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又对立统一的组成板块。在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情形下,一部分中等水平的生源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相对优秀的生源素质会为中等职业教育乃至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更能契合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发展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和层级,从而确保社会人才结构保持良性的状态;然而,一旦普职大体相当的政策遭到破坏,或者在地方层面得不到有效落实,那么良莠不均的生源也会导致中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出现严重不均衡,更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与基础能力建设,而且也不利于受教育者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水平,激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活力,坚持普职协调发展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3.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是如何设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坚持普职协调发展、稳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对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极为重要。事实上,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变化,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也发生了跌宕起伏的变化。

答:《攻坚计划》提出了1个总目标和5个具体目标。一个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五个具体目标包括:一是全国、各省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二是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三是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四是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五是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吸引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实现以上目标,努力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多样特色的高中阶段教育。

从1985年到199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比例基本维持在1:1左右;而1998年以后,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推出,高中阶段教育中迅速形成一股“普通高中热”“升学热”的趋势。受此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连年萎缩。一直到2005年以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才逐渐出现恢复性增长。与此同时,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也随之发生明显变化。数据显示,在1985年到1997年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从20%左右一举跃升到40%以上。而在1998年到2004年期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仅仅是常年维持在40%左右,直到2005年之后才有显著提升。

其中,要求各省到2020年毛入学率都要达到90%以上的主要考虑是:目前,大部分省份已经达到90%以上,只有少部分省份在90%以下,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要缩小差距、促进公平,必须使这些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普及的目标。下一步,国家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这些省份也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普及目标。

可见,如果不能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继续坚持普职协调发展,保持高中阶段教育的普职比例大体相当,那么将很有可能重蹈历史的覆辙,无法有效提升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因此,也将很难在2020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关于设定其他具体目标的主要考虑是:在确保普及程度的基础上,要体现全面科学的普及观,防止简单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增加。同时,高中教育是选择性教育,仅仅提供学位,缺乏吸引力,学生不愿意上,普及目标就难以实现,必须统筹规划,系统设计规模、质量、结构、条件、保障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实现有条件、有质量、有保障的普及,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有所获,成长成才。

然而,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始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工业4.0浪潮的冲击之下,开始有不少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存在价值提出质疑。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颁布之后,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但国家层面的重视,并未带来中等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规模的日益萎缩,高中阶段教育普职1:1的比例底线已经受到极大挑战。

4. 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攻坚重点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普职比例已经严重失衡,部分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12万所,比上年减少676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01.25万人,比上年减少18.5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656.70万人,比上年减少98.58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1.0%。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例进一步下滑至40.25%。[1]

答:攻坚的关键是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重点是4类地区、3类人群和3个突出问题。

如图1所示,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的比值为0.73。在2010-2014年五年期间,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的比值正在逐渐变小,也就是说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的下降,普职比已经很难达到1:1,而且仍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四类地区指的是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这些地区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资源不足,普及程度较低,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底部。《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国家和地方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支持这些地区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把这个底部托起来。

图片 1

三类特殊群体指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保障这些群体的受教育权利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攻坚计划》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二是加强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免费教育,保障好残疾人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三是在扩大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提供更多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图1 2010-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比值

三个突出问题是指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学校运转困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此,《攻坚计划》提出通过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扩大教育资源、严格招生管理等措施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通过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建立统一招生平台等措施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通过科学核定学校办学成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等措施保障学校正常运转。

(数据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各年统计数据)

5.问:当前很多高中学校反映运转困难、债务负担沉重,请问《攻坚计划》对此有何应对措施?

答:为保障高中学校正常运转、化解学校债务,使校长和教师安心办学、潜心育人,《攻坚计划》专门将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投入机制,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

二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要求各地抓紧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目前,各省份均已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政策,全国近20个省份出台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其中包括广西、宁夏、西藏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其它地区要按照要求抓紧建立完善相应的生均拨款制度。

三是合理确定学费标准。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要求,确定学费标准,并严格学费标准调整程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四是有效化解学校债务。要求各地制定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偿还计划,属于2014年末前发生并已纳入存量地方政府债务清理甄别结果的,应按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予以偿还。

6.
问:许多地区已经率先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这些地区在下一步的普及工作中还需要做些什么?

答:从普及程度上看,许多地区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这些地区的高中阶段教育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巩固普及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例如,有的地方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地区要根据《攻坚计划》的总体部署,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地存在的问题,同时在财力可持续的情况下普及更高水平的高中阶段教育。

7.问: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普及过程中如何加强中等职业教育?

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坚持两轮驱动、分类指导、优化结构、协调发展。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普职比例严重失衡,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必须把中等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对此,《攻坚计划》进行了系统设计,在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主要措施中都强调了中等职业教育,并特别提出:一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二要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使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三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吸引力,加强技术技能培养和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四要在职业教育比例较低的地区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8.问:在普及过程中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

答: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是实现普及目标、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十分关心,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资助体系。在此基础上,《攻坚计划》特别强调要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一是继续实施高中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2010年以来,国家建立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每生每年资助1500元,2015年标准提高到2000元,资助面达到20%,西部地区达到30%。二是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三是落实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四是积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免费教育。

9.问:如何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

答:《攻坚计划》将提高教育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立德树人,推动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增强高中教育的适宜性和吸引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二是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升学就业的指导;三是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改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发挥评价正确的育人导向作用;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时补充配齐教师,特别是短缺学科教师。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二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办好一批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优势专业;三是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

10.问:如何保证《攻坚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答:为保障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攻坚计划》从落实政府责任、明确部门分工、加强督导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求各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方案,明确省市县责任,细化政策措施;二是明确了各地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强督导评估,重点是建立问责、评估验收、动态监测和复查等机制,层层传导压力,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指导检查,督促各地切实落实好《攻坚计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