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萄京棋牌官网登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应坚持育人为本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创造、文化繁荣和文明进步,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也是思想创造的度量衡。在我国,高校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重镇,也是从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五路大军之一,承担着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创造、教育传承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新形势下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牢记自身肩负的庄严使命,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做贡献中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引导师生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任的、对国家和民族事业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的根本和关键。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因此,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着的迫切问题就是如何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中的问题,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和学科建设体系,为中国和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这些要求,指明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和责任,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应切实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把立德树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和学院建设的根本。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战略意义,明确高校的庄严使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习近平;中国共产党;教师;学科;思想政治工作;使命

哲学社会科学是以研究社会和人类思想活动及其社会化产物为对象的,与社会发展和人的思想进步、精神素质提升紧密相关。自从社会科学出现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成为社会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来,人类便通过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抽象概括和哲学升华,获得了坚实有力的认识工具和思维工具,大大提升了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其中的原因是,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为人们认识社会并从事社会实践服务的,它直接提供关于世界、社会和人类活动及其发展的重要素材,提供思维、思想和思考工具,是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重要武器。从主要内容看,哲学社会科学重在给人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多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展示对于社会现象、社会活动和社会运动的丰富观念。由此,哲学社会科学往往与人的思想观念系统和精神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人的社会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和价值系统有着突出的影响。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先进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此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重大部署,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为新时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的根本和关键。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独特研究对象和思想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品格和政治素质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突出的作用。可以说,高校中开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及其教育教学,不仅是传递社会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塑造大学生价值体系和思维方法、帮助大学生形成价值观念和思想素质的主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本科院校几乎都设立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文科生也占了在校学生很大比例。这些学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后备军,如果在学生阶段没有学会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没有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将来就难以担当重任。”显而易见,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而塑造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进步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那么哲学社会科学就丧失了其根本使命,也就违反了其作为社会科学的内在规定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应从育人的基本规定性出发,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高校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研究队伍和人才、还是研究成果,都占有优势,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当前,国家面临从未有过的人类社会变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理应努力为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提供理论和思想支持,为形成新的人类文明做出贡献,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同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服务社会发展、建设先进大学文化、实现“双一流”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高校广大师生要进一步明确自身肩负的庄严使命,珍惜难得机遇,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学校要明确办学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从育人的根本要求和使命出发,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所指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一流的人才必须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有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的人才。这种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这种责任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中国人民的责任,对中国共产党的责任。这种担当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担当,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担当,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担当,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担当。

首先,高度重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中的基础性地位,坚持自然科学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并重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二者发展中可能有节奏上的轻重缓急,但绝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当前,在中国经济已经崛起、物质基础得到大尺度夯实的前提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显现出了知识聚集性、理论与应用的衔接性、创造对象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等突出特征,它在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因此,要高度重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中的独特价值与现实意义,切实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做好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至今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今天,我们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奥妙所在,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源头活水。

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就必须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和政治方向,丢掉了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一句话,丢掉了马克思主义,一流人才的培养就完全落空了。

其次,切实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始创新能力。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范围内话语权偏弱、议题设置能力偏低、学术创新空间狭窄,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集中强调了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时代性原创性和系统性专业性的问题。按此要求,应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际,牢牢扎根中国大地办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专业,创造能够引领世界思想潮流和话语潮流的中国学术与中国学科,培养出具有引领未来能力、可担重任的中国人才。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人民做学问,为人民拿笔杆子,哲学社会科学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努力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第二,教师要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再其次,努力激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涵养人心、培育人格的功能。哲学社会科学来源于人的创造,也指向社会和人的发展。人心反映的是人的精神品质,人格代表的是人的思想境界。在涵养人心、培育人格上,没有任何学科可堪与哲学社会科学媲美。高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承担了不可推卸也无法替代的育人功能。在大学的学习系统和教育系统中,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比单纯获得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则是获得健康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因此,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不应当把侧重点仅仅放在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上,而应当致力于发现并缔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锻造学生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使命,才能真正服务好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这个问题既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正确处理好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系,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严守课堂讲授纪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出去,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地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所指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做贡献中求发展

教师的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然后才能保证自己所授的业是“正业”,所解的“惑”是存在于学生心中的真“惑”,而不是假问题和伪命题。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每一位教师在他的研究和教学中都应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不能一说学术问题可以研究,就不顾场合口无遮拦乱说一气,也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标新立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发展机遇,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积极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贡献,进一步提升学术品质,深入研究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问题;积极为“理论创新和发挥智库作用”做贡献,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智库和决策咨询服务;积极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教学”做贡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讲授与学生的思想关注点有效对接,把大道理、硬道理讲细、讲活,把人的教育与学科发展糅为一体;积极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做贡献,发展与“世界一流”目标相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科学方法;积极为“学校传统的发扬光大”做贡献,深入开展学校历史和发展经验研究,注重总结凝练,传承发扬学校传统;积极为“大学文化建设”做贡献,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文化育人提供有力支撑,在做贡献中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

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教师就必须做到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当代中国,要想成为一名好的老师,就必须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理想和智慧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所提出的谆谆教诲,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任的、对国家和民族事业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空前广泛深刻,实践创新堪称前无古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责任研究好、总结好、发扬好中国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用中国自己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阐释中国实践、中国道路。要更加自觉地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虚心学习,扎根实践,下苦功夫,在生活中寻求真正的研究选题,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不仅自身心中要有“真经”,还要有教学和育人上的“高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做政治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深厚、创新能力突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要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对经典的学习,担负起自身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的责任,在充实的学习、研究工作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要积极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统筹各方面力量,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出成果、出精品、出人才”的良好生态环境。高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哲学社会科学,关心关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自觉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领导能力、工作指导能力、思想引导能力,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效助力。

新萄京棋牌官网登录 1

2016-6-29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本文链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