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两年129万人注册清华在线课

从以下几个时间节点,能看到慕课在我国发展的轨迹和速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学校与学习者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时空,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均因为技术的推动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两年129万人注册清华在线课

2012年初,人们还在为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创立的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拥有了100万学生而惊叹不已;

教育;互联网;学分;课程;编者

涵盖计算机、工程、历史等 未来将再发布100门课程

来源:法制晚报 2015-10-10 马晓晴 邓立峰

  今天是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慕课平台发布两周年。截至2015年10月9日,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129万注册学习者选修了课堂在线推出的504门慕课,选课人次达267万。未来每年清华将再发布100门慕课课程。

  2013年10月17日,由电机系于歆杰教授主讲的第一门慕课——《电路原理》面向全球学习者推出。学堂在线推出的504门慕课中,有108门由清华大学开发,其他课程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与机构以及edX慕课平台联盟成员高校,内容涵盖计算机、经济管理、理学、工程、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

  今年3月24日,学堂在线正式开通“中国创业学院”频道,清华大学系列优质创业课程首次向全社会发布。迄今,学堂在线为国内95个大专院校及机构搭建了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平台。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利用慕课开展了53门次本科、研究生课程混合式教学试点。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主任聂风华表示,清华大学将在未来每年开设100门慕课课程,并希望在2017年时能开设达到300门课程。

  聂风华表示,每年3月和9月开学季时,学堂在线的学生注册数量都有明显的增加。清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邓俊辉表示,他在清华教书20年仅有3000名学生,而在学堂在线讲课2年就有10万学子,学生数量惊人。

  为了方便学生们在线学习,学生们除了可以登录PC端观看在线视频外,还可以登录PAD、安卓客户端进行学习。

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肖星告诉记者,学堂在线还帮助了渴望学习但是没有机会进入课堂的人。29岁的承德小伙子杨明体重不足25公斤,由于患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15年来,他在平地上最远只能走200米,14岁就失学在家。

  自从得知有学堂在线课程后,杨明坚持学习清华学堂在线的网络课程,目前已经拿下十几门课程的结业证书。“没想到我14岁辍学也能听懂清华的课,学堂在线给了我鼓励,让我有了信心。”杨明说。

2013年,慕课“三巨头”,Coursera、edX、udacity中的前两个便已高调进入中国。北大、清华等高校纷纷加盟;

呼唤大学在线教育的“3.0版”——

2014年,清华大学把推进在线教育工作作为学校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推出“学堂在线”,完成了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同年,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互联网+教育≠将教育简单搬到网上(深聚焦·如何让在线教育更有温度

2015年,包括阿里巴巴、慧科教育、正保教育等在内的社会力量引领了社会力量参与在线教育的新格局,成为除政府、高校之外推动在线教育的又一重要主体。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学校与学习者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时空,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均因为技术的推动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已成为教育发展变革重要的推动力量。

如果说,几年前的今天,人们还在探讨慕课究竟是否为昙花一现,许多大学的态度还在欲迎还拒,今天,人们已将更多的探讨放在未来大学的功能定位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是否会有新的更高效的知识传授形态,是否要将在线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政府、高校、社会力量三者究竟分别在其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等问题上。

但我们在热情拥抱“互联网+教育”时,必须深刻地意识到,教育不同于其他互联网产品,有着特殊的功能和属性。如何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呼唤在线教育的温度和理性共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思考。

专家为何呼吁将在线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如何让在线教育更有温度”系列,从大、中、小学不同阶段探讨在线教育的发展前景及所面临的挑战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引发关注与讨论。

据了解,在国外慕课平台上,人文社科类课程规模远超理工课程,其中大量涉及历史、政治、宗教等内容。

——编 者

早在2013年,慕课刚刚进入我国之时,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陈吉宁就在我国专门针对慕课召开的首次“大规模在线论坛”上,对将在线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明确建议:尽管慕课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慕课的商业模式或者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还远没有清晰,但我们不能期盼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采取行动,面对在线教育的浪潮,我们有责任为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共同努力,首先就要制定清晰明确的国家战略,必须从国际挑战、国家教育全局和人才战略的高度加强了解和把握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制定发展在线教育的国家战略,形成长远聚焦发展的合力。

这样几个时间节点,记录了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在我国发展的速度和轨迹:

两年过去了,这一观点已在实践中逐渐得到印证。在国外,许多慕课课程制作与推广都包含政府行为。美国国务院资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英文写作原理”课程,英国文化协会今年9月将推出“探索英文:语言与文化”,Coursera平台依托美国驻全球大使馆建立学习中心,供学习者面对面交流。

2012年初,人们开始为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创立的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拥有了100万学生而惊叹不已;

而在国外政府“深度介入”慕课推广的同时,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对于当初我国多所知名高校热情“拥抱”国外慕课平台的做法进行反思,“外国慕课平台掌握我国学习者数据。由于我国学习者在国外慕课平台学习时,其用户属性和学习行为数据均保留其上,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2013年,清华大学发起建立全球第一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致力于以互联网技术探索解决中国乃至更大范围的教育问题;

因此,许多学者对将在线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高水平慕课平台进行呼吁。教育部在线研究中心副主任聂风华分析,“当前,有必要集中优势力量建设、输出一批慕课,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014年,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集中优质资源、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在线教育平台,也是当务之急。有专家建议,“国家应给予资金、政策支持,依托具备一定发展规模的平台形成国内外兼容的国家平台。”

2015年,包括阿里巴巴、慧科教育等在内的社会力量主动牵手高校,基于在线教育,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向参与设置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构建人才培养的“云平台”;

慕课教学大势所趋,名校名师能否接受这一转变?

2016年,学堂在线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全覆盖,力求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

清华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则跟慕课有关的故事。清华大学慕课平台选课率最高的一门课为《财务分析与决策》,主讲人清华大学会计系主任肖星有一位特殊的学生,29岁的承德小伙子杨明,由于患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杨明体重不足25公斤,15年来,他在平地上最远只能走200米。一年多来,他坚持学习清华学堂在线的网络课程,已经拿下十几门课程的结业证书,杨明最喜欢的就是肖星老师的课。一次“师生见面会”上,肖星第一次看到这位特殊的学生,深受震撼,也更坚定了她从事慕课教学的信念:给更多学生带来学习的机会,让更多人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

慕课说来容易做来难,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慕课在提升整体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文化软实力输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操作层面,慕课的实施还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瓶颈,而其中,观念的革新是最迫切的。

仅仅6年的时间,对于在线教育和慕课的态度,人们已经从惊叹“狼来了”,发展到今天的逐渐接受和热情拥抱,开始将更多的探讨放在未来大学的功能定位将发生怎样的改变,是否会有更高效的知识传授形态出现。还有部分先行者已经开始思考大学慕课在完成了将课程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线下和线上混合教学两个重要阶段之后,是否还需要一次更深层次的理念提升,一次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的“3.0版本”的升级迭代。

不少高校负责人坦言:“慕课推行之初,许多老师动力不足,有各种担忧,关于课程质量,关于课堂的自由度等。而被推选为录制慕课的老师多数是学校内的知名教师,让这样一批本已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教师进行自我突破,是需要一段过程的。”

在线教育,已和全世界处在同一平台上

关于慕课,名校的名教师有自己的顾虑,非名校的教师也有自己的担忧。随着慕课的大规模快速推进,更多高水平大学的课程向社会开放是大势所趋,没有机会进入一流高校的学生将有机会在线学习一流高校教师的授课,未来,普通高校的教师或将有一部分从课程的主讲人转为“导学人”,负责课程的导学、线下交流与答疑解惑。能否理解并接受这一转变,也需要过程。

如果说2012年初,在大学在线教育领域,我们仍处于追赶者和跟随者的位置的话,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大学在线教育的发展速度已经同发达国家比肩。日前,在清华大学召开的“LINK2017在线教育论坛”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就谈道,“在线教育、慕课不是中国的原创,但我们已和全世界处在同一平台上,我们应该有自信,也有实力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肩甚至赶超。”

而就在这段理解、接受、参与的过程中,国内高校慕课飞速发展。以学堂在线为例,清华大学《财务分析与决策》课,选课覆盖面已高达全球20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18万学子,与之相比较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年最多覆盖60个学子,对比下来,有人将其喻为“线上一年等于线下千年”。

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吴岩的判断。从2013年发起至今,作为全球第一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慕课课程数量连续两年稳居全球第一,目前注册用户超过700万,学习者覆盖175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基于慕课教学方式,清华大学开展了180多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在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发挥重大作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慕课教学已开始参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过程,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日前启动了我国首个混合式教育的硕士学位项目——“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在招生录取上突破了以往学生参加完工程硕士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后,需要进行专业笔试和面试的模式,以在线课程替代专业笔试,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记录的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进行选才,在培养上,所有课程都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混合式培养大数据工程硕士。

在线教育的发展,需要前瞻性的顶层设计。记得早在2013年,慕课刚刚进入我国之时,不少大学校长就在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慕课召开的“大规模在线论坛”上,对将在线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明确建议:“尽管慕课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慕课的商业模式或者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还远没有清晰,但我们不能期盼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采取行动,面对在线教育的浪潮,我们有责任为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共同努力,首先就要制定清晰明确的国家战略,必须从国际挑战、国家教育全局和人才战略的高度加强了解和把握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制定发展在线教育的国家战略,形成长远聚焦发展的合力。”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助燃还是“虚火太旺”?

如今,几年过去了,从世界人才竞争和教育发展趋势的高度来打量,尤其是在国外大学纷纷开始打造极具本土特色的文化教育课程的大环境下,我们发现,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高水平慕课平台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正如教育部在线研究中心副主任聂风华分析指出的,“有必要集中优势力量建设、输出一批慕课,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日前,阿里巴巴的一个“大”动作引发教育在线领域的高度关注,阿里云与慧科教育联合八大高校合作开设云计算与数据科学专业课程。未来三年,阿里云与慧科教育集团还将在全国100所高校完成专业课程开设。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我国将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也就是说,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包含高校、政府、社会三部分力量。

而如果被问及高校、政府与社会力量,哪一方对于在线教育的拥抱热情更高,很多人会说是社会力量。几年前,当慕课的概念刚刚进入国内,有关在线教育产业化的讨论就十分热烈,许多人将在线教育看做未来极具投资潜力的产业方向,而此后多家在线教育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也印证了预想。

其实,相较于产业的红火,社会力量对于高校开展慕课主动性的“推动”甚至“倒逼”更值得关注。我们看到,此次阿里云与八所高校合作的最大突破点,是不仅与高校共同研发课程,还为学习者提供资质认证,而此前,慧科教育集团通过泛互联网领域的在线教育培训和“找座吧”,已经在力求打通教育上下游,为学习者提供测评和培训课程的同时,也将学习者直接推荐给百度、搜狐、亚马逊等用人单位。

无疑,这是对于高校的“挑战”。未来,当越来越多的企业直接与高水平在线教育平台合作,高校的角色和地位是否会发生改变,社会对于高校文凭的热衷程度是否会降低?

不少专家指出,目前,许多在线教育公司还是将传统的考级、考研、职业技能考试培训从线下机械搬到线上,没有真正领会互联网+教育的真谛。但无论怎样,我们应当承认,社会力量已经成为在线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并正在助推我国在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