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经费“钱随人走”彰显以人为本

此次政策调整体现了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平等看待、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钱随人走”的基本精神,是向以人为本又迈出了一大步。

河北: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本报记者周慧 实习记者 宋兴国 北京报道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教育领域,从经费保障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6年春季…

2015年11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明确提出从2016年1月1日起,建立起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发布时间:2016-06-13 | 来源:河北日报

本报记者周慧 实习记者 宋兴国 北京报道

由于我国过去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现实情况是各县财力差别较大,城市与农村财力差别较大,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差别较大。尽管近年来也强调省级统筹,但这些差距仍难以消弭。

字体大小: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 1
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 2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教育领域,从经费保障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另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有数以千万计的流动儿童,他们只有在户籍所在地才能享受到财政的义务教育经费,流动到城市就享受不到。但人是活的,需要流动,这与义务教育财政经费不能流动形成强烈的反差。

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今年起——

2016年春季开始,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实现城乡统一,流动人口子弟进城上学,原有相关补贴也随之流动。

此次《通知》针对上述问题,实现了城乡统一“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经费分担机制的“三个统一”,并提出巩固完善农村地区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的“两个巩固”,体现了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平等看待、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钱随人走”的基本精神,也显示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向以人为本又迈出了一大步。

河北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全面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 ,对于随父母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而言,过去国务院的政策文件中规定的是“以流入地为主、以公立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中央政府请客了,却未落实由谁来买单,实行起来常常遇到流入地认为负担过重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这部分学生的切身利益。此次实行“钱随人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估计将惠及1300多万农民工随迁子女,也为流入地办好义务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更明确了流入地政府办好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

近日,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自2016年起我省将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

这次调整有一个行外人不太关注的点,那就是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两免一补”政策经费同样适用于包括民办学校学生在内的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生。需要说明的是,本人经过实地调查,发现约1200万名在民办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由于当地农村的公立学校办得不够好,外出务工的父母不放心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当地公办学校,只好选择将孩子送进当地的民办学校。这部分花费在过去很长时间内需要外出务工的父母承担,未能享受到财政补助,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概括来讲就是“三统一、两巩固”:一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城乡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二是统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照城乡一个范围和标准,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三是统一省以下各级分担比例。明确省以下各级分担比例,重点统一县级分担比例。四是巩固完善农村地区校舍安全长效机制。支持公办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扩建校舍及附属设施。五是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中央继续对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省政府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自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至今已满十年,义务教育逐步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同时也应该看到,《通知》在落实上还可能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两免一补”政策经费仅是教育经费总额中的一部分。如何推进义务教育经费的全口径预决算,以更有效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和公平,确保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完全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依然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具体政策包括: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学生流动性加大,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政策不统一、经费可携带性不强、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等问题开始凸显。

其次,《通知》中没有将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校舍安全、教师工资补助等项经费列入财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收费问题依然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政策执行中的难点。

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我省在2015年建立城市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分担比例,统一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保障标准。自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833万名城乡义务教育学生按统一标准落实公用经费,1.5万所义务教育学校运转得到有效保障。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按照比例分担。

据了解,文件从四个方面举措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其中包括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完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提到,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由此可见,此次调整只能看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向以人为本迈出了一大步,还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以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寄宿制学校保障水平。此次政策调整后,全省寄宿制学生的保障水平将得到明显提高,将惠及学生195万人,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将增加200元,切实提高寄宿制学校运转水平,减轻民办学校学生负担。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学专家范先佐表示,文件突出了四个重点,第一是整体补贴标准提高;第二是城乡统一;第三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明确;第四向弱势群体倾斜。

进一步扩大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寄宿生补助范围。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在继续落实好农村学生“两免一补”和城市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的同时,将93万城市公办和民办学校学生纳入免费教科书发放范围,并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将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纳入生活费补助范围,全省资助比例由原来的23%提高到26%。同时,高等学校、军队、农垦、林场林区等所属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保障机制,与所在地区同步完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文件相对2006年的政策来说,除了明确提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机制将实现城乡统一,同时对央地支付比例,也以文件的形式正式明确下来。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此次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是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新的制度实施以后,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学生、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学生、本地学生和随迁子女都享受同样的政策,“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可随学生流动携带。

在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方面,中央确定2016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中西部地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东部地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5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50元。

按照新政策,2016年各级财政需投入保障经费10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61亿元,省级财政24亿元,市县级财政投入17亿元。较上年增加投入14.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增加投入2.9亿元。

文件对于特别贫困地区也有所侧重,其中提到,在上述政策的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

相关

在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方面,文件从国家层面明确比率,其中提到,西部地区及中部地区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为8∶2,中部其他地区为6∶4,东部地区为5∶5。

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钱随人走

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明确,实现“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这成为政策中的一大亮点。

对于很多进城农民来说,孩子上学难是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教育服务的均等化的呼吁,一直没有停歇过。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设计上,我省将主要通过完善政策、体制、机制,以及加强基础信息建设,来实现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在地市采访城镇化以及户籍改革推进时,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及最多的一个问题,其中教育也是最受关注的。

——统一城乡“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学生统一享受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策,为经费可携带提供政策保障。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项改革是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守住民生底线的重大体制机制突破。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城乡学校按照一个范围和标准落实财政保障经费,为经费可携带提供机制保障。

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最直接受益的要属从农村到城市读书的学生。另外,“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是对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完善,将直接受益约1300万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照教育部官员的解释,“今后人到哪里,钱就到哪里。”

——遵循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统一县政府分担比例,学生在县级流动享受公平的、机会均等的财政转移支付,为经费可携带提供体制保障。

目前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净流入地区有14个,净流出地区17个,“钱随人走”将意味着中央财支付在城镇化上的相应改革,也是这一轮户改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不断完善学籍系统,随着学生流动更新信息,准确定位学生所在区域并及时核定学生人数,为经费可携带提供基础支撑。按照政策范围、保障标准、分担比例,财政资金依据学籍系统信息配置,最终实现钱随人走、可携带。

此前国家财政对于教育经费的支付,是按照地域划分,而非按照地方受教育的人数划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王太元一直在呼吁该领域的改革,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一个贵州小孩跟着父母在北京上学,国家拨付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是到了贵州,而非在北京。教育经费的支付方式再不改革没有道理,这本计划经济时代的糊涂账是该算清楚了:只有国民义务教育费用跟着学生给到流入地学校,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上学的问题才能切实解决。

湖北某贫困县一位负责教育经费保障的科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钱随人更科学,前几年他就预测这是必然趋势,也符合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

至于是否会减少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补贴额度,对方表示并不会,一方面“钱随人走”的财政支付,占的比重不算大,另外文件还规定继续落实好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考虑比较全面。

范先佐表示,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改革,开了一个头,接下来就是落实问题。比如说一个学生先从贵州到北京再到广州的流动,这都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更加机动灵活的服务,也需要教育管理提升信息化水平。

责任编辑:刘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