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良委员:借清明中秋弘扬中华文化——福客民俗网民俗资讯频道

春节临近,很多人感叹“年味儿淡了”,年轻人对过年“没啥感觉”,与此反差鲜明的是圣诞节等洋节这些年来广受追捧,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东西方文化当然要正常交流,既然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体验过春节的感觉,对过洋节咱也没必要简单反对。但是,如果一边热衷过洋节,一边却对自己的传统节日冷淡了,或者是洋节过得轰轰烈烈,自己的节日却过得很乏味,那就有点令人费解了。

全国政协委员张国良第四次提出了“增设清明和中秋两个民族节日为法定假日”的提案。他说,如果这个提案不能获得批准,将一直提下去,并意味深长地说,清明节和中秋节不仅仅是两天假日,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精神和民族感情。
他表示,清明节是中国人传统纪念亲人和先烈的日子;中秋节则是举家团圆金风赏月。这两个节日都是有利于中国小家庭和睦的,中国要建设和谐社会,更提倡建立和谐世界,如果没有小家庭的和睦那又怎么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 1

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当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成了当下中国年轻人维系精神和情感的载体,过得一个比一个热闹,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却越过越简单甚至空壳化,说这是一种近在眼前的文化危机,恐怕一点也不为过。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的载体,特别是像春节这样仍然活着的文化传统,更是中国人建立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节点,是我们民族精神成长史上永远不可或缺的鲜活营养和人文读本。从这个角度说,如何让年轻一代在春节等传统节日中找到更加丰富的生活和文化体验,如何在传统节日和年轻一代的生活需求之间建立精神联系,不仅仅是春节怎么过的问题,实质上是关乎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的大事。

此外,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基本载体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年轻一代热衷过复活节、圣诞节等“洋节”,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逐年减弱。现在若将中华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这会使中国文化在中国年轻一代中得以传承。张国良委员还表示,提案并非排斥西方节日,而是要兼容并包。如果只是一味地排斥外来文化,也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不断与外来文化相互吸收、冲突和碰撞中,逐渐进步演化而成的。

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西方节日“圣诞节”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过这些洋节了。其实像“圣诞节”这样的洋节,是一个西方国家基督教的宗教节日,本来与我们大多数不信奉基督教的中国人毫无关系,我们小时候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后来是在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知道了“圣诞树”这个名字,在这篇著名的童话里,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里面的许多情景至今都历历在目:“”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平安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这个著名的童话,曾经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当时还以为“大年夜”就是过年的夜里,后来才知道“大年夜”就是西方国家的“圣诞节”的前夜,也就是所谓的“平安夜”,并不是我们国家的的春节。因此那时候,“圣诞节”带给我的是对万恶的资本主义的无比痛恨,对劳苦大众的无限同情,从来就没有把它看作是节日。

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春节虽然是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节日,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巨大社会变迁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改变成为一种必然,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像春节这样重要的传统节日过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缺少仪式化、庄严感,消费性的元素越来越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正在式微。毫无疑问,要想让年轻一代在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里找到文化归属感,既需要传统文化常识的普及,也需要切实有效的教育引导。

中国应重视软实力的建设,使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真正绽放。中国经济的腾飞为中国文化在世界弘扬带来了契机。只有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对世界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平安夜”、“圣诞节”这些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洋节,由于利益团体和商业机构的炒作,越来越爱到年轻人的追捧。商业机构借机造势,挖空心思营造节日气氛,促使消费者疯狂购物,借洋节大赚特赚,尤其是年轻一代已经深陷其中。反而冲淡了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实在有点喧宾夺主。从表面看,你可能觉得也没有什么,不就是玩一玩、购购物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如果只是购购物也就罢了,中国人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怎么看都有点怪怪的,如果我们从深层次想一想,这不正是西方文化的不断入侵,慢慢的占领我们的文化阵地吗。长此以往,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就会被慢慢的淡忘。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我觉得很贴切:现在我们有些人把黑头发染成黄头发,如果你只是觉得好玩,图个新鲜也没有什么,如果你认为黄头发比黑头发更高贵,那你的思想意识就有可能出大问题了。黑头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的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文明史最长的优秀民族,如果你连自己的民族都鄙视,那就不仅仅是爱好问题了。

青少年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历史重任。因此,无论学校,还是社会和家庭,都有责任引导青少年自觉担当这一历史责任。这些年,每逢万圣节、圣诞节等洋节,我们的一些学校特别是幼儿园非常热衷搞主题活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个个西方的“美丽传说”,这便是文化的濡染。但我们的传统节日似乎少了些教育载体,活不起来。春节是传统文化含量最为丰富的节日,春节期间正值寒假,这为大中小学生参与和体验春节的文化氛围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们认真了解春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特别是了解当地春节的习俗,体验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式人情物理;鼓励学生春节期间积极参与到家庭、社区、乡村的活动中去,到社会的大课堂里去。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比如,我们传颂千年的古诗词中,许多传统节日都有精彩描写引人入胜,通过这些传统节日,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比如: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欧阳修的“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元宵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还有文秀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的端午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中秋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节。这些无疑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个非常注重民俗节日的国度,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些民族传统节日已经传承了上千年。我们做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应该不遗余力的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让她不断发扬光大,我们的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历史地看,青少年对洋节的追捧显然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文化现象,中国的传统节日必将伴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青少年心中实现文化回归。但前提是,只有让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内化于心,青少年才不至于在洋节的热闹中迷失。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她的作用就是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是每个民族繁荣的魂,是民族延续的的根。西方国家有西方国家的文化,我们中国更有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不要忘记的是,中西方文化有着许多的矛盾和冲突,甚至在某些领域是不可调和的。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代表美国,更是始终把中国列为敌人,始终没有忘记用西方文化打败东方文化。经常关注新闻的可能知道,最近美国将公布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此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定义中国为“修正主义”国家,视中国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且将着重在经贸、投资等问题上加强对美国经济利益的保护力度。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幻想着中西方文化融合,幻想着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为好朋友,只是我们有些人的一厢情愿。如果放任外来文化的渗透,容忍本民族文化的淡化甚至于衰亡,其后果不堪设想。

也许问题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我通过一些事实可以说明,我们的年轻人所受到的西方文化意识的影响。比如,家庭观念的变化,据说美国人家庭观念很淡薄,孩子十八岁后就从家庭中脱离出去,开始独立生活,父母子女之间几乎谁也不管谁,父母年老后大多是住养老院。当然这对孩子的成长可能有利,但是缺少了家庭的温情,缺少了人情味儿。不止一次在新闻媒体上看到过,美国的独居的老人死在家中许多天都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子女可能好长时间没有去探望过,后来是被邻居或者警察无意间才发现的。这种情况近几年也在我国出现了,这可是前些年几乎不可能出现的。还有目前我们国家日益增长的离婚率,子女成家后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等等现象。我现在居住的老小区,大部分都是只有老人的空巢家庭,并且这种发展趋势在全国愈演愈烈,包括广大农村也是这样。这些现象无疑是受到西方家庭观念的影响,这与我们中国过去几千年讲求孝道的传统相违背的。当然,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社会方面的原因,但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总之,我们要理性的看待西方文化,理性地看待这些“洋节”。外来的东西不一定都好,自己的东西未必就不如别人的好,要理智的有选择的接受外来的东西,千万不要让“洋节”的火爆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节日更不可以忘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够不断延续的根,是我们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魂。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