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国务院5日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绘制出顶层设计。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中国高校迈向新征程。

1.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是什么?

国务院日前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政策措施、出台背景、落实细则和具体要求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
国务院日前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政策措施、出台背景、落实细则和具体要求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近年来,国内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在大学科研创新、制度创新、大学精神文化创新等“软件”上,中国大学与学科却与世界一流尚有差距。重点建设中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激发高校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

答: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新萄京棋牌官网登录,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是什么?

瞄准世界一流的目标,中国大学应汇聚优势资源,合理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路径,实现关键环节的突破。必须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集合资金、政策、资源形成合力,提升院校水平、突出学科优势,从而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在实现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针对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推动一批重点建设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带动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实践证明,“集中资源、率先突破、带动整体”的重点建设道路,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迅速缩小了我国与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差距,为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答: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培养一流人才,须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科教协同育人。应当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并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中全会深刻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形势和新任务对高等教育实施内涵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李克强总理多次要求,要通过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激发办学活力,为持续发展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贡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认真总结以往建设经验,深入分析世界上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律和趋势,提出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方案。中央高度重视,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日前由国务院正式印发。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针对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推动一批重点建设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带动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产出一流成果,必须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向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发起冲击。学术发展当以国家重点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和领域,并强化科技与经济、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2.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实践证明,“集中资源、率先突破、带动整体”的重点建设道路,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迅速缩小了我国与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差距,为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国际高等教育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瞄准世界一流,中国高等院校必须努力跻身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与推动者的行列。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积极参与到跨区域性的重大科学计划与科学工程中,扩展对话,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发出属于中国的一流声音。

答: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中全会深刻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形势和新任务对高等教育实施内涵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6年开始,总体方案将与国家新的五年建设规划同步实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必须坚持久久为功,从而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努力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总体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水平。这些高校将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答: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

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答:必须坚持四项原则:第一,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世界一流。第二,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引导和支持高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第三,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充分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建设活力。第四,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3.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总体方案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要求,从建设、改革两方面共安排了10项重点任务。

答:必须坚持四项原则:

建设任务有5项:一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培养造就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二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优秀人才。三是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和原始创新的能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四是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育人作用。五是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第一,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世界一流。

改革任务也是5项:一是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二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三是实现关键环节突破。加快推进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科研体制机制、资源募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四是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加快完善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模式。五是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第二,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引导和支持高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炼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周期如何安排?

第三,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充分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建设活力。

答:国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总体规划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总体方案确定每5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与国家五年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第四,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

问:如何引导和支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4.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建设。政府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引导和投入支持:一是总体规划,分级支持。进行顶层设计、宏观布局。中央高校主要由中央财政给予引导支持,地方高校主要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鼓励地方政府支持中央高校建设,中央财政也会通过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相关资金对地方高校建设给予引导支持。
二是强化绩效,动态支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资金分配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进一步增强高校财务自主权和统筹安排经费的能力。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在相对稳定支持的基础上,根据建设情况,动态调整支持力度,增强建设的有效性。三是多元投入,合力支持。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鼓励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加强与高校合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要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多渠道汇聚资源。

答:“总体方案”围绕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要求,从建设、改革两方面共安排了10项重点任务。

建设任务有5项:

一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培养造就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二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优秀人才。三是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和原始创新的能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四是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育人作用。五是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改革任务也是5项:一是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二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三是实现关键环节突破。加快推进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科研体制机制、资源募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四是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加快完善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模式。五是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5.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周期如何安排?

答:国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总体规划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总体方案”确定每5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与国家五年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6.高校如何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答: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科学规划。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的大学,全面建设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或前列;拥有若干国内前列、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的高水平学科的大学,通过学科建设带动学校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通过建设进入该学科的世界行列或前列。

7.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如何引导和支持?

答: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建设。政府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引导和投入支持:

一是总体规划,分级支持。进行顶层设计、宏观布局。中央高校主要由中央财政给予引导支持,地方高校主要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鼓励地方政府支持中央高校建设,中央财政也会通过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相关资金对地方高校建设给予引导支持。

二是强化绩效,动态支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资金分配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进一步增强高校财务自主权和统筹安排经费的能力。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在相对稳定支持的基础上,根据建设情况,动态调整支持力度,增强建设的有效性。

三是多元投入,合力支持。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鼓励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加强与高校合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要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多渠道汇聚资源。

8.如何加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组织管理?

答:坚持不懈地推进世界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总体方案”明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等重大事项决策。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规划部署、推进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日常工作由教育部承担。

9.推进实施“总体方案”,近期有哪些工作安排和措施?

答:主要通过以下工作来有序推进实施:

首先,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体方案”的原则,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实施方略,尽快部署,落实任务安排。

其次,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制订绩效建设考核和评价办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在建设范围、评价因素、管理要求等方面抓紧部署实施,加大考核力度。

第三,高校要根据建设基础、优势特色、发展潜力等,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提出具体建设目标、任务和周期,明确改革举措、资源配置和资金筹集等安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