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发布 35岁以上首诊都要测血压

日前,省卫计委联合多部门下发《关于全面开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从2016年起,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开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工作,明确0-6岁的流动儿童,将享同城免费接种福利。

随着的推进,城乡居民的健康需求如何满足?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根据辖区内实际人口,合理规划并不断调整社区卫生计…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昨天发布,对多种慢性病的指标提出了规划目标,其中特别提出我国将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

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根据省级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统计,截至2015年9月底,全省流动人口1010万,其中省外流入及省内流动人口432万。随着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城镇化进程、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加快,我省流动人口以年均50万的速度持续增加。

随着的推进,城乡居民的健康需求如何满足?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根据辖区内实际人口,合理规划并不断调整社区卫生计生服务机构的布局,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生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规划》提出,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着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力争30至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至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同时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

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社会慈善等与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的衔接配合,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和建设方便可及的服务网络体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高效配置卫生计生服务资源的服务体系和供给体系,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区域、服务项目、服务人群“三项”全覆盖。

这位负责人指出,社区卫生计生服务机构是城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公益性质的机构,其职责就是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大中型城市,政府原则上按照3万10万居民或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还提出了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的控制指标:从当前的27.7%下降到2020年的25%以内,2025年的20%以内。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要从当前的10.5克,到2020年下降10%,2025年下降15%。

同时,要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卫生计生服务对象,并根据常住人口规模和社区分布,均衡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资源,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5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员47.6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内的辖区内常住人口都是社区卫生服务对象。

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措施就是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规划》提出,要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发现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及时提供干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提供血糖血脂检测、口腔预防保健、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逐步将临床可诊断、治疗有手段、群众可接受、国家能负担的疾病筛检技术列为公共卫生措施。在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中逐步开展上消化道癌、宫颈癌等有成熟筛查技术的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加强健康体检规范化管理,健全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推广老年人健康体检,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将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内容,将肺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

意见将持有当地居住证且在当地连续居住1年以上,并符合当地医疗救助条件的农民工及随迁家属,将纳入当地医疗救助范围。对辖区内0—6岁流动儿童进行动态管理,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费接种服务。

城乡居民免费享受11类公共卫生服务

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方面,将完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等相关政策,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鼓励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展各类慢性病相关保险经办服务。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患慢性病的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实施医疗救助。鼓励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组织将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开展对特殊人群的医疗扶助。J205

自2009年起,我国大力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11类服务项目,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纳入服务范围。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所有达到应种月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可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在计生服务方面,依据《计划生育技术管理服务条例》,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已婚育龄人群均可免费获得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以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此外,流动人口可就近免费领取中央财政专项经费保障的避孕药具。

2020年流动人口仍有2亿

2013年,40个城市启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8个城市开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试点,从经济立足、社会接纳、身份认同、文化交融等方面积极探索各种便民惠民措施,促进流动人口等方面融入城市发展大局。

本报讯《“十三五”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规划》昨天发布。官方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有2亿左右流动人口,国家将按照常住人口配置服务资源,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社区卫生计生服务范围,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进度。

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将出台《关于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中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和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流动人口中优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健康档案、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6类基本公共服务,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政策统筹、保障有力、信息共享、科学评估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和计生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完善覆盖流动人口、方便可及的卫生计生服务网络体系。

据介绍,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其中75%左右从农村流向城市,预计到2020年仍有2亿左右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绝大多数年富力强,但健康素养和卫生意识较为缺乏,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容易被个人、企业和社会所忽视。人口的流动给公共卫生服务带来挑战,增加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机会。流动人口职业相关疾病和伤害发生的风险较大,流动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流动儿童的健康管理和预防接种等方面更应引起关注,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规划》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按照常住人口配置服务资源,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社区卫生计生服务范围。提升流动人口聚集地区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做好流动孕产妇和0至6岁流动儿童的各项服务,加强流动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规划》还要求,要加强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基本医保权益保障,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进度,完善并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和用工企业在参保、就医方面的政策宣传,引导和规范其按规定参加相应的医疗保险。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完善国家和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新农合跨省就医费用核查和结报工作。加强流入、流出地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相关服务衔接,使流动人口在流动过程中接续获得各项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