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治疗自闭症的医生不到100人

图片 1

自上周起,我和善童教学部的团队,陆续在微信群中分享了各类孤独症康复干预资讯给大家。这些知识,只要能够引发大家的思考,或者推动大家的行动,就已经充分地发挥了它们的价值。正如昨日,有老师向我反馈,这种快速的信息流冲击,让部分家长感到无所适从——有这种感觉,就对了。孤独症康复干预,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每位接触这一领域的家长,都会有一个从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想学,到茫然无措,不知如何下手的过程。当然,经过知识的积累,最后一定会转变为胸有成竹、镇定自若、心有所指、行有所专的状态。我所想发挥的作用,就是力求能够帮助各位家长,用最短的时间,顺利走过此前的一系列阶段。国庆节后,将陆续分享给大家一份《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实践指南》,这将是可以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份最重要的资料,敬请期待。

图片 2

孤独症是一个备受社会各界所关注的全新领域,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本文阐述的是在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的模式下,家庭训练在孤独症儿童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开展家庭训练应掌握的要点和应避免的误区。

孤独症康复干预路径的简要指引

本篇短文,旨在帮助孤独症患儿的家长,简要、快速地了解,给孩子做孤独症的康复干预,大致的路径是一个什么样子。要说明的是,以下介绍,是基于开展得非常成功的康复干预个案来写就的。而现实是,大部分的星儿,都有可能会在以下的某个阶段,遭遇挫折和困难。当然,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具体问题,再具体分析解决。

“穿上蓝T恤,系上蓝丝带,摇动蓝气球,点亮蓝色荧光灯……”3月31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学生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为自闭症儿童“点亮蓝色”,呼吁人们正确认识自闭症,一起为自闭症儿童康复贡献力量。今年4月1日是第7个世界自闭症日。

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通过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有针对性的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提高其适应性技能,使其最大限度地融入到主流社会中生活。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又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了诸多领域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康复医学,脑神经学等等。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人员包括了:医生、心理学专家、特教老师、幼教老师、相关康复治疗师、家长等。涉及到的环境包括了:特教机构、幼儿园、各种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等。在众多的环境和人员中,家庭环境及家长在孤独症儿童康复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又是孩子能持续发展的引导者,家庭环境是儿童受教育最初的微环境,是其他人员和其他环境无法替代的,孤独症儿童三元训练课程体系也充分地强调了,家庭训练在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中的积极作用。

1.获得医院诊断

星儿在2、3岁,乃至更早的时期,因为语言沟通、社交互动等方面所显现出来的异常,由家长寻找具有资质的医院进行就诊,获得孩子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相关诊断。这个阶段,家长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正视孩子的问题、寻找可靠医疗资源。且不可讳疾忌医,不信任医生的诊断,抱着看看再说的想法,没有行动,期待孩子在不远的将来,会自行进步,变得和同龄正常发育儿童一样。也不能因为诊断,病急乱投医,盲目寻找治疗方法,尤其是一些号称能够短期治愈孤独症的神奇疗法,如国内流行的所谓“RNC生物修复疗法”、“BNP数字生物神经修复技术”。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各位,这些骗局,就是为孩子患有孤独症的家长们量身定制的。

近年来,从民间到政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闭症患儿,并向其伸出援助之手。“在关爱自闭症孩子的路上,我并不孤独……”从事了十余年自闭症儿童教育和治疗工作、现任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校长的孙梦麟女士看到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学生们所做的一切,被感动得一度哽咽。

大多数家长在自己的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后,能积极地寻医问药,或到相应的教育机构中进行训练。但是,相当多的家长缺乏耐心急于求成,要求治疗医生和训练机构在短期内就让自己的孩子完全康复,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要知道,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儿童全面性发展障碍的精神性疾病,其治疗与训练都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因此,除了专业机构的教育干预外,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也十分重要,家长要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早训练、为孩子回归主流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在此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持之以恒,用百倍的爱心千倍的努力,全力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帮助孤独症儿童早日走出自我封闭的空间。作为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首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尽管他们的言行举止与正常儿童有一定差异。但是,他们也是我们的孩子,是正在成长发展中的儿童。所以,每位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都必须清楚儿童的共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过分强调他们的缺陷,也不至于把溺爱当成关心,更不至于把一切不良行为都归结为不可查明的病因上。家长以及家庭训练在孤独症儿童的整体教育当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中,尤其是孩子的父母,是家庭训练主要的执行人,在教育训练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此前提下,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掌握家庭训练的要点,提高家长指导孩子的能力迫在眉睫。

2.进行测试评估

当孩子确诊以后,如果家长在此前做过足够的功课,就应当明白,孤独症谱系障碍,目前病因没有完全明确,也没有手术、药物等能够治疗乃至根治孤独症的方法。国际主流的,也是最为有效的帮助孩子的手段,就是使用应用行为分析的科学原理发展出的技术和策略,对孩子进行康复干预。怎么干预?第一步必须是评估,通过使用PEP-3、VB-MAPP等成熟的评估工具,我们可以清楚、准确地了解到:孩子和同龄正常发育儿童,差距到底在哪些方面?这些差距,也就是我们要进行干预训练的重中之重。这个阶段,家长要做的是:客观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切实认同测试评估结果。切勿主观强调孩子在某个、或是某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的特长,从而过高估计孩子的能力。为什么这么说?之前已经和大家介绍过,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情况,有其自身特点。一些IQ测试得出的报告中,显示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水平高度波动。在一些方面,如空间、认知等,比同龄正常发育儿童低很多,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如记忆,比同龄正常发育儿童高很多。所以,家长一定要提醒自己,保持客观、理想的态度去看待自己孩子的能力情况,且不可一叶障目。盲目乐观的家长在拿到评估分数不高的报告时的错愕和怀疑,是我们进行测试评估讲解时,最经常见到的表情。

自闭症也被称为孤独症。2004年5月,孙梦麟开始为成立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以下简称“五彩鹿”)做准备,至今已有整整10年。10年里,“五彩鹿”已先后对3000多名自闭症儿童进行了成功或有效的干预训练,大多数儿童学会并提高了社会生活和交往能力,为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一,开展家庭训练对家长的要求

3.开展密集干预

在完成测试评估,拥有一份孩子的评估报告以及相关的干预计划等资料以后。我们就应当着手进行干预。务必强调的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学龄前儿童的脑部神经发育尚不完整,借助外界刺激,我们可以帮助大脑神经发育,大量增加神经元间链接的数量。而神经元链接(网络化),是我们人类进行思考认知的基础。我们进行的干预,就是要向孩子呈现出丰富的、多种多样的外界刺激,通过辅助,帮助孩子在面对这些外部刺激的时候,作出合宜、正确的行为。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做的是:认真学习、掌握和运用单一回合制尝试教学(DTT)技术。干预策略,尤其是密集干预策略,当然不只DTT一种,还有之前提及过的随机教学(IT)、关键反应训练(PRT)等等。但是,DTT易学、好用,能够满足干预在密集程度上的要求,而且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低。从各方面考虑,都是密集干预最好的选择之一。家长在学会DTT操作基础上,一定要拿出时间,譬如说每天晚上2个小时,对照着提供的个训项目计划书,在家里为孩子做DTT。

“十年来,我就做一件事情,闷头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来,能救一个孩子是一个。”为了引进国外技术,孙梦麟坚持做科研、翻译论文和教材、培训老师等多项工作。只要有利于这个行业发展,她都愿意去做。

1,家长关系和睦,家庭成员间互相支持,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与家庭氛围,这是开展家庭训练的前题保障。

4.促进行为类化

通过回合制的教学,我们能够让孩子建立很多新的行为。这些行为,如果只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个训课程上)、面对特定的人(给孩子进行个训的老师或家长),甚至特定的时间等前提条件存在的情况下,孩子才能做出。那么,这样的教导是无效的。我们希望的是,孩子在回合制教学中学会的行为乃至技能,应该在任何合适的时间、地点,面对合适的人做出。这个阶段,家长就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辅助孩子上好团体课程。语言、认知、自理、精细这些团体课程,都为孩子在个训课程上所掌握的技能,提供了一个运用的机会。家长要做的,就是使用科学、合理的提示(辅助)程序,让孩子能够自行运用好这些技能;二是要创设条件,除了接受康复干预的时段,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思考、设计并提供让孩子运用技能的机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DTT课程中最初步的呼名注视训练,完全可以放在生活的很多环节,譬如说,叫孩子吃饭、洗漱、睡觉、出门等时刻,都可以刻意地加入呼名注视和呼名应答的训练—这本来就是我们寄望孩子通过训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呼名注视或呼名应答技能的场景。

2012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每88个孩子中就有一位患有自闭症;2014年4月1日,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儿童自闭症患病率高达1.5%,也就是说,平均每68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是自闭症患者。

2,家长要努力学习相关的孤独症儿童教育理论,以及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方法,用当代科学方法带领孩子共同战胜孤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融入主流社会。

5.处理问题行为

虽然将处理问题行为,放在了第5阶段,但实际上,这项工作,将是贯穿孩子康复干预全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孤独症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行为。我们在暑期的讲座中,也专门抽出了一节课的时间,对问题行为的分类、功能,ABC观察记录,针对前事、行为本身以及后效不同环节的策略,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讲解。关于怎样干预问题行为,这里暂时就不详说了。但是家长们一定要注意:除了部分功能属于自我刺激类的问题行为,大部分问题行为的根源,在于孩子身边的人,在孩子行为出现后,使用了不合适的应对方式。这些行为由于一直得到增强,所以在频率、强度、时长等各个向度上,不断加剧,变成影响孩子及身边人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负面因素。对于问题行为处理本身,其实已经有很多现成的方法、策略,关键在于,如何细致入微地进行观察,并确定出问题行为的真正功能,以及使用正确策略进行干预,是否做到了持之以恒。

据了解,这一患病比例,仍在持续上升当中。

3,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实事求是的期望目标,不可以医代教或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产生不切实际的做法,用积极平和的心态投入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去。

6.尝试融合教育

孩子接受康复干预的效果如果比较好,我们接下来要准备的,就是尝试开展融合教育—;譬如在幼儿园阶段,让康复效果较好,能力较强的孩子,在有辅助教师存在的前提下,与普通孩子同班,全程或部分参与课程。融合教育,是一个大课题,善童在过去的2年时间里,通过个案的具体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融合教育经验。这个课题,以后还要作为专题进行细致地讲解。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融合教育并不是根据家长美好意愿和主观判断,就可以让实际上能力还没有达标的星儿进行的。这也是很多家长的误区,把孩子丢进幼儿园,让幼教老师们带着,就叫做融合了?就能期盼孩子在有很多同龄正常发育儿童存在的环境中,自然成长进步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关于能够进行融合的十个考量因素,家长们可以自行比对,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都符合以下标准:一是孩子具备普通正常发育儿童两岁半以上的语言和社交能力;二是孩子能够在课堂上正确回应老师提出的要求;三是孩子不存在严重的问题行为;四是孩子能够短时间独立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和任务;五是孩子具备一定的类化(泛化)能力;六是孩子能够在诸如幼儿园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学习,并记住学过的内容;七是孩子喜欢的奖励(强化物),与同龄正常发育儿童类似;八是孩子具备与自己实际年龄(生理年龄)相仿的生活自理能力;九是孩子具备一定的独立行为能力和休闲(娱乐)能力;十是孩子能够情绪平稳冷静地接受身边环境、日常活动等的(突发)变化。

“自闭症不是心理问题,不是智力障碍,不是性格孤僻,也不是天才人格,他们并非不愿和人交流,而是不会。”北京大学自闭症日宣传活动负责人蓝星传,用一系列否定句纠正人们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误区。但到目前为止,各国还都没有找到自闭症的真正病因。

二,开展家庭训练对家庭环境的要求

7.后续更多挑战

关于孤独症康复干预的路径,本文暂时就介绍到这里。实际上,在孩子能够成功地参与到融合教育之后,随着成长,我们一步一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譬如说,融合教育之后,孩子如果有能力接受小学教育,那我们就要着手考虑随班就读。随着孩子成长,我们还要应对孩子在青春期的诸多挑战。完成初级教育后,孩子是否有能力读中学乃至大学?如果不能,是不是应该让孩子接受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如果走向社会,我们怎样为他们找到能够接纳他们,类似于北京康纳洲这样的参与工作的机构?如果不能走向社会,我们是否要考虑寻找类似于日本榉之乡这样的长期托养机构?后续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了众多的挑战。客观地说,只有为数不多的星儿,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后续的这些高阶的阶段当中。他们到底是怎样成功的?其余不论,做好从确诊到干预等等前述的基础步骤,肯定是最基本的要求。家长们与其好高骛远,不如把握当下,把现在可以由家长决定的,可以由家长做到的,都做好,做实。

养育一个孤独症孩子,家长每天的付出,都要比普通寻常家长多上数倍。我也常常夜不能寐,为孩子的明天、未来绞尽脑汁。这样的生活很艰苦,但是也很充实。倘若不去想、不去做,孩子就没有保障。可以说,这是每一个星儿的家长,必须去承担的责任。最后以一句话,与所有的孤独症患儿家长共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有调查显示,中国的自闭症患儿家长一般会花两年的时间寻找孩子的病因,然后用4年的时间去找干预方法,但6年之后,已经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很多家长就会选择放弃。近3年来,“五彩鹿”在关注自闭症孩子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患儿家长。“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家长的健康心态对孩子的康复是非常有用的。”孙梦麟说。

1,家庭环境安全可靠,无污染和噪音。家里的门窗,阳台要有防护装置,防止孩子攀爬发生危险;管理好家里的尖锐物品及危险物品,防止不慎伤到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家庭环境。

对目前中国的自闭症患儿及其家庭来说,孙梦麟认为主要有5大问题亟须关注。

2,要有一定的空间场地。为了便于家庭训练的开展,家长应为孩子单独开僻一个利于教学的房间或空间,并根据孩子的需求进行相应的环境布置,无条件家庭可以借助户外场地。

首先是经济困窘。国内康复机构收费普遍在每月2000元到7000元之间,由于大多数患者无法自理,家属陪同治疗则增加了租房、吃饭等开销,这些患者家庭往往有一方会辞职照顾孩子,经济来源骤减,加剧了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经济困窘。

3,要有相应的器材或用具。为配合机构训练的需求,给孩子购置一些相应的训练器材和用品,如感统器材,球类,图书,玩具,桌椅,学习用品等。

其次是特殊教育匮乏,孤独症儿童求学无门。记者了解到,许多孩子一旦被确诊为自闭症,大多数会被普通学校劝退,而特殊教育的匮乏又使这些孩子求学无门。

三,开展家庭训练应掌握的原则

第三,家庭教育的误区使自闭症儿童难以健康发展。家长对自闭症儿童干预存在不接受事实、有病乱投医、急于求成、不注重塑造孩子的行为或技能等教育误区,致使孩子无法得到科学的干预和合理的治疗。

1,尊重孩子的原则。

第四,专业人才与训练机构匮乏。据中国残联介绍,目前国内治疗自闭症的医生只有不到100人,而我国自闭症患儿数量则以数十万计。另外,国内训练机构大约只能满足全国十分之一的需求。中残联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孤独症委员会调查显示,有登记的各类型训练机构约700多家,由医院和政府部门开办的寥寥无几,超过90%的机构由患儿家长开办。

孤独症儿童虽然智力发育迟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为缺陷和不足,但他们也和正常儿童一样,有着被遵重的权利和意愿。所以在进行家庭训练时,家长要充分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对孩子提出表扬、进行鼓励、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切忌对孩子过份指责和强迫,更不能对孩子进行责骂和打罚。否则会使孩子缺乏自信心,在稚嫩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致使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会日益突出,使家庭训练或整个康复训练最终走向失败。

第五,对孤独症儿童的歧视、排斥使自闭症儿童难以融入社会。由于当前一些人对孤独症认识不足,导致许多自闭症家庭及孩子被歧视、被排斥,他们在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的情况下,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2,系统训练的原则。

自闭症儿童中只有约8%至25%能康复,其余人需要终生照料。因此,这些家庭除了承受着以上五大问题的困扰之外,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自己逐渐变老,大龄自闭症孩子何去何从也是家长深深担忧的问题。

我们强调的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是在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的范围内,以孩子的系统评量为依据,是对孩子机构训练的补充、巩固和泛化。家庭训练的内容是根据孩子IEP的长短期训练目标为基础,有计划、有内容、有目标、系统地进行。避免对孩子的训练盲目散乱,教授内容的随意性。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的特殊教育专家王培实博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一些自闭症患者虽然语言能力欠缺,但一部分恢复良好的自闭症患者在长大后还是能胜任一些工作,如超市的摆货员等。这类人群更专注,更精细,给予他们合适的工作会比普通人做得更好。

3,教育一致性的原则。

“希望政府能为自闭症患者创造一些适应其性格的就业机会,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王培实说。

孩子的家庭内部成员的教育训练理念和方法要一致,因为孤独症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时间长,是非分辩能力弱。如果家长之间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标准不一致,会让孩子无所适从。长期如此,孩子会在不同家长面前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训练效果相互抵消。很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规范,会严重影响家庭训练的成效。所以,孩子在进行某一训练项目前,家庭成员间要彼此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并按统一的目标和态度去要求孩子。

一个患儿影响一个家庭,日渐增加的患病人数最终会成为沉重的社会负担。但如果从家庭到社区、从医院到政府,都能给予尽量多的帮助和支持,就可以让更多精神疾病患者走出阴影,也有利于减少公共安全的隐患,让整个社会更为和谐稳定。

4,生态性训练的原则。

“这是我一生的事业。但它不是我一个人,也不是我一个团队在做的事,而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应该做的事。我特别希望社会能呵护这样的民间机构。”孙梦麟说。

孤独症儿童在机构进行训练和在家里进行训练的操作模式是有所差别的,专业机构的日常教学多以结构化的时间安排为主,每个孩子都要按照日程表安排完成每天的训练任务。但是,家庭训练应以生态化的生活情境为主要的训练环境,如起床、入厕、盥洗、吃饭、购物和社区活动等生活内容都是实景训练的良好机会。家庭训练也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根据孩子IEP的要求,在一定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目标。在生态或准生态的环境中安排孩子进行休闲娱乐、游戏、户外活动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训练。运用身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及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等,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适应能力、自控能力及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并教会孩子理解社会规则。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

四,家庭训练的内容

常见症状:社交敏感性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

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是在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的精神指导下,以每个孩子IEP的长短期目标为基础,完成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并发症状:查看更多>>

1.巩固和复习老师在机构教授的内容。

相关检查:脑电图检查 颅脑MRI检查

每天家长要积极地配合老师,将老师在机构教授的内容及时巩固,缩短老师的教授时间,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教授新的知识,便孩子的受益尽可能的最大化。配合老师将孩子以前学过的知识内容定期进行复习,避免孩子遗忘。

推荐用药:五氟利多片

2.泛化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对幻觉妄想、孤僻、淡漠、退缩等…[详细]

家庭训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老师所教授知识进行泛化和应用,如:老师教孩子认识苹果,家长就及时的带孩子去水果摊看一看,摸一摸苹果,闻一闻苹果的气味,尝一尝苹果的味道,扩大孩子的认知面。如:老师教孩子认识了钱,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拿钱去买一买东西,让孩子知道如何使用钱。只有会应用了学到的技能,我们的训练才是有成效的。

¥28购药

3.在生态环境中强化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

症状体征 用药治疗 饮食保健 病理病因 检查鉴别 并发病症 预防护理

家庭训练是在家庭的生活条件下及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和主动性,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给孩子展示能力的机会。如:穿衣,穿鞋,吃饭,如厕,收拾房间,乃至铺床叠被,都是家庭训练的重要内容。家庭训练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孩子进行交往能力的训练,多带孩子到社会中去,接触各种人和物。让孩子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如:带孩子去超市看一看,体验一下如何购物,在购物中让孩子学会排队,学会等待。带孩子去公园玩一玩,接触一下其他的小朋友,让小朋友带动我们的孩子一起玩耍,体验游戏的乐趣,增强孩子交往的动机。有条件的话定期带孩子去旅游,让孩子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推荐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预约挂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

4.要有合理的家庭训练时间安排。

推荐医生:陈燕惠

建议平时放学后只做巩固性练习,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双休日可以用一天的时间专门训练,运动训练上下午各一小时,沟通与认知训练上午一个半小时,下午一个小时;休闲娱乐,交流情感,调整情绪随时渗透。保证孩子有固定自己玩耍的时间或与家人共同游戏的时间、共同欣赏节目的时间;另一天应当以外出活动为主。建议训练比例大致设定为:运动训练:沟通认知训练:情绪行为调整训练=4:3:4

马明龙我的孩子今年两岁8个月,,儿童孤独症评请问儿童孤独症如何治疗?逍遥丸对儿童孤独症有效果吗向我提问

五,家庭训练的方法

1、仔细观察,祥细记录。

孩子的父母是家庭训练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要仔细观察。如:孩子的学习状况、玩耍表现、饮食状况、睡眠质量、语言表现、行为表现等,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祥细记录,不断地总结经验,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2、制定详细的家庭训练计划。

在机构专业老师的帮助下,以孩子的IEP阶段性长短期目标为基础,结合家庭资源的状况,制定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家庭训练计划。家长要按照家庭训练计划的内容,切实的进行执行,保证训练的效果。

3、结构化训练与随机教学相结合。

首先、家长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家庭成员间密切协作彼此激励,确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孩子一定能不断地进步。其次,孩子日常训练的时间要合理安排,充分考虑孩子目前的生理阶段和学习特点,劳逸结合,避免疲劳战术。结构化训练与随机教学相结合,按照三元训练体系的指导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时间安排表。

4、努力创造出独特的家庭训练方法。

家庭训练方法与机构训练方法虽然本质相同。但是,因环境不同、训练人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家长应学会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孩子的特点去努力创造自己的方法。除了学习机构教师的好方法外,通过多种渠道去学习各种对孤独症儿童有帮助的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家庭训练方法。

六,家庭训练中易出现的误区

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区,有些误区会严重影响训练的效果和质量,现将以往工作中家庭训练易出现的误区总结出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1、重医轻教

家长简单地认为只有医药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从而使孩子的训练流于形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过程中,我们不排除随着医学的发展,药物治疗的主导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医疗手段能够替代教育的作用,如果孩子需要药物的介入,要有正规医院专业医生的指导,家长切不可主观行事。

2、训练内容单一

在家庭训练的过程中,训练内容与孩子的IEP内容脱节。偏重于语言或认知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其它领域的训练。孤独症儿童属于广泛性发展障碍,他们的障碍特点是广泛性和弥散性的,全面发展是训练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同时、孩子能说话并不等于会交流,很多孤独症的孩子都会说话,甚至还会背诵许多儿歌。但仍然不能同外界进行交流,其本质是大脑中枢神经发育不健全。因此,只有对孩子进行全面训练才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发育,而大脑的发育才是促进语言发展的根本。

3、训练目的不明确

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明白训练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错误地理解了训练的本质。训练的手段永远是为目的服务的,不能只为训练而训练。例如,训练孩子拍球只是一个训练手段,目的是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协调性及配合能力。让孩子能仿说"妈妈"只是一个训练手段,而看见妈妈能喊"妈妈"才是目的。目的只有一个,而手段却不止一个。

4、训练的形式缺乏灵活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孩子一天的时间划分为训练时间和非训练时间两大类。认为只有坐在小桌子旁对孩子来说才是学习,简单地模仿机构教学的模式,把训练的过程弄得枯燥无味。对随机教学和情景教学把握能力不足,没有把训练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这样的家庭训练是失败的。只有在生活中教在生活中学,把一切可利用的自然环境都变成训练孩子的课堂,配合机构的教学,这样的家庭训练才是成功的,才能早出效果。

综上所述,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首先、需要家长有坚强的意志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有相关专家的专业指导,有效的统整机构,家庭和社会三者的资源,才能使家庭训练顺利地开展起来;最后、要提高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专业水平,只有掌握家庭训练的要点才能避免误区,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训练的作用在孤独症儿童一生的发展中都是不可替代的,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也是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