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传染病学》独具特色

教育部简报〔2017〕第25期

校党委书记带头,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参与授课;大一、大二近8千本科生同上这门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骨干教师一齐上阵……4月11日,实施整体改革之后的同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首堂课开讲,校党委书记杨贤金与22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走进各教室,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题,为学子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受到同学们欢迎。

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湘雅医院传染病学组建于1954年,担负着学校各专业系列的传染病学教学任务。该学科承担着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统编教材《传染病学》第三、四、五、六版及七年制、八年制统编教材《传染病学》第一版的参编工作。1991年,卫生部科教司授予传染病学教研室“卫生部部属院校临床教学先进集体”的称号,并接待部属院校主管教学院长与教务处长现场参观。1993年欧阳颗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8年经学校课程建设评估认定传染病学为“校级优秀课程”。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创新,坚持与时俱进,课程建设稳步向前发展,形成了我校教学方面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同济大学从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高度,围绕“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整体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说服力。

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 1

传染病学教研室组建于1954年7月,原称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组。该科教研室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与发扬治学严谨的湘雅传统,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讨,使教学管理更为完善,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师资队伍更加壮大,教学改革步步深入,课程建设稳步向前发展,形成了我校教学方面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优化课程设计。“形势与政策”课贯穿本科四年,第一、二学年以课堂教学为主,第三、四学年以实践教学为主。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设置国内国际两大系列、六大主题模块。国内系列包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经济政治形势和发展前景三个主题,国际系列包括大国关系发展方向、国际热点问题动向、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和发展前景三个主题。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时事热点、重点形势走向,在相应课程模块下对课程内容进行动态调整,有针对性地回答一些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论和认识问题。

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 ,作为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核心课程“4+1”中的“1”,《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更好地发挥这门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我校这学期全面启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

出色的教师队伍

配强师资队伍。实行责任教授制,组建由责任教授、主讲教师和助教组成的教师团队,从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遴选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专业骨干教师作为常设讲师,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参与授课。每个主题模块确定一位责任教授,负责制订教学大纲、厘清知识点、制作统一课件,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确定授课方案。每200名学生配备2名助教,参与随堂教学与管理。将相关工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专业教师根据授课学生人数核算课时及绩效,同等条件下担任课程讲师的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时优先考虑,并将担任课程讲师或助教作为专职辅导员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 2

该教研室具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学位的教师队伍,自创建以来,先后有熊宏恩、欧阳颗、范学工、鲁猛厚教授主持传染病学教学管理工作。现由湘雅医院教学副院长范学工教授、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谭德明教授、龚国忠及龚环宇教授负责该课程建设。教研室共有教师4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12名,正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讲师14人,助教11人,有博士、硕士学位者所占比例为81.6%,讲师职称以上的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所占比例为70.3%。

改进课堂组织。根据课程内容和师资特点合理设置教学规模,对集中授课的专题课程,所有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件。将课堂教学与课后讨论相结合,每次课堂讲授结束时,主讲教师提出3个开放性问题,每位同学从中挑选一个问题作课程小结,学期末从历次讲座中挑选最感兴趣的专题撰写小论文,并由助教组织学生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开展课后讨论,课后讨论情况纳入学生成绩综合评定。将小班教学与报告会相结合,邀请学术名家、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企业家等以报告会的形式开展专题教学,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实现人生理想。组建专家督导团,对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进行实时检查评价。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意见,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不断增强形势政策教育效果。

此次改革主要针对大一、大二每两周一次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育部每半年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这学期设置国内国际两大系列、六大主题模块,安排六次全校集中统一授课。其中,“国内系列”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经济政治形势和发展前景三个主题,“国际系列”包括大国关系发展方向、国际热点问题动向、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和发展前景三个主题。

近5年来教研室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级科研项目34项,共获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共发表教学论文20篇,科研论文200余篇;省级教学成果二等、三等奖各1项;校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省级科技成果11项。有多名教师获得教育部、湖南省、中南大学等优秀教师称号,有多名教师在省、校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在2003年的抗击SARS的战斗中,教研室多人获得省、校级表彰与奖励,为取得抗击SARS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 3

优秀的教学教材

优良师资是上好这门课的有力保障。这门课实行“责任教授制”,组建由责任教授、主讲教师和助教组成的三级教师团队。已从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和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遴选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专业骨干教师作为《形势与政策》课常设讲师,与校党委书记、校长等全体校领导班子成员共同组成核心讲师团队。每个主题模块确定一位责任教授,负责制订教学大纲、厘清知识点,制作统一课件,校领导作为主讲教师参与到每个主题模块的备课和教学之中。每200名学生配备两名固定助教。
“集中授课制”是这门课的一大特色,每次课程所有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件。6次全校范围的专题课程,大一大二近8000名学生同时上课。课堂教学与课后讨论相结合,助教组织同学们以小组或班级形式开展课后讨论。每次授课结束,主讲者提出3个开放性问题,每位同学从中挑选一问题作课程小结,期末从历次主题模块中挑选最感兴趣的专题撰写小论文。还组建专家督导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进行实时检查评价。
为做好课程保障,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统筹规划、内容设计和检查指导。学校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该课程建设,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高水平教师参加。教师相关参与工作将纳入教师评价体系,课程成绩还将纳入学生学业成绩绩点计算体系。
杨贤金表示,《形势与政策》课能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国际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而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对该课程实施整体改革,旨在促进这门课程进一步规范化,带动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传染病教研室一直选用全国统编《传染病学》教材,同时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不仅参加了全国统编教材《传染病学》第四版至第六版及首版七年制、八年制规划教材的编写,还主编、参编其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9部,其中由徐秀华主编的《临床医院感染学》获2000年教育部科技成果奖,由范学工教授主编的《临床新传染病学》获2000年教育部成果奖和中南大学教学成果奖。

在传染病临床见习课中,教师们自编《传染病学实习指导》、《传染病学辅助教材》、《传染病学双语教学辅导资料》等辅导教材,
便于同学们课后总结、复习。他们总结、编辑了传染病学重点、要点和难点内容,制作了题为《传染病学精要》的永久性学习园地,使学生们容易抓到问题的关键点,深受学生的欢迎,并在临床学院内推广应用。

创新的教学改革

教研室是组织实施教学的基层单位。为保证教学到位,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中,教研室紧紧抓住课前准备、课中实践、课后反馈检查“三环节”,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如青年教师预讲制度;主任听课制度等。这些教学管理措施的建立及制度化、规范化,强化了课程建设,确保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采取优化课堂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根据不同课题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联系基础、更新知识,提高学生临床思维与综合分析、推理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内容更丰富;采用以临床“综合征”为引导的临床见习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床旁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再进行分析与讨论。

教师利用设题、引导、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临床分析思维能力,使临床见习课成为具体诊疗实践的演习;采用第二课堂。如读书报告会、专题文献报告会、专业知识竞赛、疾病现场调查等培养自学与科研能力。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改革,使传染病学教学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问题基础学习”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社会实践与培养自学、科研能力相结合的“三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该项教改获省教委二等奖)。通过“三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使教学的侧重点由传统的“三中心”(教师、课堂、书本)转变为新“三中心”(学生、临床实践、病例),加强了师生的双向交流,使授课质量与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得到了训练,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与好评。教师在实践中也得到锻炼与提高,获得了多项教学成果。

临床见习是临床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临床见习,不但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临床见习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全国医学院校中率先开展“问题基础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见习教学,每个课题均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为引导,先由学生收集临床资料,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讨论分析。

讨论中采用提问、设题、引导、启发等方式,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让学生如同亲临诊疗现场,参与病人诊治思维过程,使临床见习课成为具体诊疗实践的演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口(采集病史)、动手(体查与查阅资料)、动脑(综合分析与逻辑思维)的能力均得到锻炼与提高。PBL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与启发学生临床思维等方面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胜一筹,对学生的智能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其教学效果达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该项教改获省教育厅三等奖)。

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自编了《传染病学双语教学辅导资料》,精心制备了整套的双语教学课件,并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在理论考试中加入少量英语试题以巩固学习效果。目前双语教学逐渐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欢迎,双语教学授课比例已从最初的10%上升至30%。此外,还在感染科病房开展了七年制实习医师英语教学查房,受到七年制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如组织临床模拟病例讨论、读书报告会、开展传染病学知识抢答赛、知识接力赛等教学活动、对学生开放传染病学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导诊活动等,第二课堂的开展,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其创新思维、自学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现代的教学手段

广泛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理论和实验教学。该教研室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集成性,收集大量生动的教学图片和教学录象,建立了传染病学教学资料库,制作了整套多媒体课件,使授课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减少了上课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积极开展网络教学。本教研室建立了传染病学网络课程,将传染病学教学大纲、教案、全套课件(含双语课件)和实习指导、试题库、教学录像、医学图库等资料全部上网,便于学生网上学习。提出并建立了传染病教学病例模型的概念,以弥补临床传染病病例的季节性与单一性对传染病学教学的负面影响。建立了湖南省首家传染病学试题库与医学图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