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萄京棋牌官网登录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精彩纷呈

教育部简报〔2016〕第15期

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是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每三年举办一届。活动从2003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2003年北京、2007年深圳、2010年上海、2013年厦门、2016年青岛)。每届展演活动均由教育部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由教育部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现场展演将于4月15-20日在苏州市举行,届时将有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全国547所中小学校万余名师生相聚苏州。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回答了事关我国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为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学校美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强政府统筹,抓住主要环节,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学校美育工作开展的基础性问题,制定了新政策、出台了新举措、探索了新路子、取得了新成效,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自2014年11月启动至2016年4月闭幕,各地各中小学校围绕“阳光下成长”主题,坚持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自举办以来,始终以“阳光下成长”为主题,已经成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形式;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各地推进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举措;成为新时代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勇于开拓进取、全面成长成才的实践平台。展演活动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和教师、家长的赞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完善政策、健全体制,牢牢把握学校美育正确方向

坚持育人宗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活动全过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活动分为学校活动普及、省级交流学习和全国展示引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特别强调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体验、重在提高。全国展演阶段,共举办声乐、器乐、舞蹈、校园剧和朗诵等9场艺术表演类节目演出,展出298幅学生艺术作品,还召开了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633所学校的7000余名中小学师生参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师生首次参加展演。活动充分展示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本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首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是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首届艺术展演活动,也是全国亿万中小学生为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的重要活动。活动从2017年11月开始,历时一年半,按照各校和县(市)地(市)开展活动、各省(区、市)集中展演和全国现场展演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展演项目分为艺术表演类、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艺术作品类、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四大类。现场展演期间,将集中展示10场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朗诵等艺术表演,53个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和学生优秀艺术作品展览,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广场嘉年华活动。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为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把好方向定好目标。文件高度重视学校美育的育人导向,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为艺术教育受益者。全国95%以上中小学校、90%以上学生参与活动,基本做到了每个学生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形成了校校有活动、班班有歌声、人人都参与的生动局面。活动注重为西部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搭建平台、拓展空间,从全国126个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中遴选40个实验县,在全国展演现场搭建40个艺术实践工作坊,600多名农村孩子成为工作坊的小主人。每个工作坊都是开放的艺术空间,小主人们通过现场实践、互动参与等形式,将剪纸、面塑、陶艺、竹编、刺绣、年画、青瓷、版画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艺术元素的项目一一呈现,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坊每天接待6000多位参观者,受到广泛好评。全国展演期间,还有4个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舞蹈节目和工作坊进行了展示。

本届展演活动有四个显著的特点。

随后,教育部出台系列文件,聚焦学校美育发展瓶颈,着力破解学校美育重点难点问题。2015年5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对学校美育质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评价。2017年10月,教育部出台《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破解现阶段学校体育美育教师紧缺问题。2018年8月,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公布次日,教育部党组第一时间对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出安排。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文件既明确了政策制度要求,也规划了改革发展路径。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搭建了学校美育发展框架的“四梁八柱”。

完善工作机制,促进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教育、宣传、文化等多部门协同推进,有的中小学校和所在社区、村镇建立合作关系,有的地方探索建立高校和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联合体,广泛汇聚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合力。一些地方和中小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聘请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到校授课或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推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良好局面。各地以艺术展演为契机,加大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艺术教育资源配置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外活动水平。各中小学校坚持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推进艺术教育改革发展。

一、坚持育人导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展演活动始终。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努力将展演活动打造成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阵地。一是在指导思想方面,明确要求展演活动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二是在项目设置方面,坚持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艺术表演类声乐节目中要求至少演唱一首中国作品,在艺术作品类中列入了书法、篆刻等传统文化艺术项目,在艺术表演类舞蹈、戏剧节目中列入了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和戏曲等项目。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展示剪纸、皮影、编织、刺绣、扎染等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教育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项目,引领中小学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三是在参加对象上,继续邀请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师生参加,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地区师生的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同。

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学校美育推进机制稳步强化

二、促进公平均衡,让每个学生成为展演活动的最大受益者。关注教育公平,按照哺育性、公平性、群体性的要求,在活动项目和内容的设计上不断创新。一是进一步强化三阶段模式辐射推进的成效,不断扩大学校和学生的参与面和普及面,全国中小学生参与面达到了80%。二是进一步完善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重点关注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学生,以全国近百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为单位,以全国千余所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为主体,推荐报送了233个艺术实践工作坊,为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三是回应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小学师生的呼声,首次将小学生纳入全国现场展演活动范围,充分发挥展演活动的育人功能,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为展演活动的受益者。

继国务院印发意见、教育部出台系列文件后,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印发了省级层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年—2018年,教育部分三批与31个省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标志着学校美育发展迈上了新征程。

三、强化实践育人,让艺术社会实践成为以美育人的重要平台。本届展演活动组织全体参演参展中小学师生参加“彩虹七色”7大主题板块,25条线路艺术社会实践活动,遴选苏州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人文景观、传统民族工艺、文博场馆、科普体验馆等,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站点,体验诗画江南的独特韵味,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感受长三角中心城市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每个参演学生都参与其中,感悟其中,乐在其中。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拓展了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育人路径,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阅历和艺术体验,更是广大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文化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生动体现。

遵循美育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各地加强美育课堂教学,实施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注重校园文化环境育人作用,三个方面融合促进、形成合力。同时,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坚持重心下移,层层推进,构建了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建设、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融合机制。

四、坚持协同联动,让机制创新成为展演活动持续推进的内生动力。艺术展演活动坚持重心下移,系统推进,逐步完善多层协同推进机制。各学校将展演活动与艺术课程、学生艺术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和中华民族传统节庆相结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精心组织省域内集中展演和交流展示活动,呈现出一批批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艺术教育硕果。构建了顺畅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集中展演阶段,由教育部和地方行政部门主办,地方教育、宣传、文化、共青团等多部门参与承办,中小学校、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协办,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创新省级评选和全国展演组委会认定相结合的评选机制,将相关项目的评选放权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全程监督的观察员机制,邀请艺术专家和大中小学美育教师组成展演观察团,对各个展演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实时点评,邀请媒体记者全程报道,确保展演活动的方向和价值引领,赢得良好的社会反响,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地还积极推动高校和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美育工作,健全高校支持中小学美育协同机制。如北京市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课外活动计划,推动高校和社会力量参与小学美育发展的高质量实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美育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支持创建艺术家校园工作室。上海市依托上海学生交响乐团、民乐团、合唱团等,组建各类艺术联盟,鼓励文化系统选派优秀文艺工作者参与美育支教志愿服务项目。江苏、山东、重庆、四川等地开发利用社会美育资源,积极推动各级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免费向大中小学生开放。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机制得到逐步完善。

与此同时,学生、学校、教育部门“多元立体”的美育评价机制也建立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教育部已在全国31个省确定了102个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

层层落实、精准发力,学校美育资源保障持续向好

教育部启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引导高校强化服务社会意识,为农村中小学校体育美育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培训等提供持续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每两年分别举办一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加强美育教师源头培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美育教师队伍。支持和引导各地通过统筹整合教育系统内部资源和社会美育资源,采取有力措施补充美育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福建省要求各地每年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划出15%以上比例用于招聘美育教师,将乡村学校新任美育教师列入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实施范围,公开招募退休美育教师到乡村支教,引导城镇学校美育教师到乡村任教,支持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到乡村学校顶岗实习。据统计,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08年的43.41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71.7万人,10年来平均增速为5.1%。尤其是近5年来,美育学科教师每年平均增幅达8.7%。

补充教师的同时,美育器材配置、场地设施条件也得到了大幅改善。2016年5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标准》,以《标准》的形式指导各地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美育教学条件装备水平,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育人为本、面向人人,学校美育教学效果显著

美育课程建设得到了扎实推进。北京、上海、甘肃等省正在构架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美育课程体系,在中小学增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山东省探索建立大中小学贯通的美育课程“超市”,推行“选课走班”教学。四川省大力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为中小学校的兴趣课、普通高校的选修课、艺术专业院校的必修课。据统计,义务教育阶段,93.5%的省的音乐、美术课程总量达到了国家规定9%的课时数;高中教育阶段,全国92.1%的学校能够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全国75.7%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全国84.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

与此同时,美育受惠群体不断扩大。通过推进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项目,在全国31个省建立184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开展农村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实践,为改善农村学校美育的薄弱状况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促进每个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艺术特长。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专设农村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丰富了美育教学改革实践,为农村学生搭建了参与审美实践的平台。调查显示,近年来,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审美素养明显提高。近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65%的学生参与了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学习掌握了艺术技能。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丰硕

连续13年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累计投入近10亿元,在高校举办各类艺术经典作品演出、艺术教育专题讲座万余场以及组织高校学生走进公共艺术场馆观看演出和展览千余场,惠及全国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0余所高校的千万学生,成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走进艺术、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知名美育品牌。

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按照学校开展活动、省级开展交流、全国现场展演的三阶段模式推进,在活动项目和内容的设计上不断创新丰富,强调集体性、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全国中小学生参与面达到85%,高校参与面达到9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项目已在全国中小学建设了1484所传承学校,在高校建设了55个传承基地,支持大中小学校围绕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项目,在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开展传承,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探索学科融合协调发展,形成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合力。

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结合中国传统节日节点,通过全媒体向社会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全国大中小学校体育美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整体推进、特色发展,开创了学校美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生动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