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统筹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资源 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价值引领中的核心作用

教育部简报〔2015〕第68期

教育部简报〔2016〕第63期

(原标题:谱写立德铸魂的奋进篇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综述)

各地各高校把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突出位置,以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为重点,努力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上海大学把思政课作为人才培养核心课程,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将思政课建设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热门课程。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编写立体化教材,丰富拓展思政课教学资源。在规范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基础上,初步构建起涵盖纸质和数字化等多种载体,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相统一的立体化教材体系。上海市将高校思政课教材与高中学段教材进行对比,推出了两套共10本高校思政课教辅材料,促进高校思政课与中学德育相互衔接。北京师范大学编写出版4门本科思政课教案和涵盖本硕博三个培养层次的教学用书,兰州大学编写6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系列读本》,郑州大学编写“快乐学思政课”系列丛书,帮助师生用好读好教材。福建省建设高校思政课网络教研平台和优秀课件库、教案库、课程库、成果库、资料库,为教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西南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研发大学生思政课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汇聚教案、课件、视频资料、经典文献、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学。

深化课程内容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以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为重要突破口,挖掘并整合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拆除“学校和社会之墙,各学院、各专业、各部门之墙,教学与科研之墙,教与学之墙”,逐步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一是深入研究教材,发挥马工程统编教材优势。设立教学研究专项经费,组织教师深入系统研究思政课统编教材,鼓励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语言转换为教学语言,不断增强理论说服力。积极开发教辅材料,基于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思路,参与编写《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南》《高校思政课教师学养读本》,着力解决高校思政课与中学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帮助教师把教学重点难点讲深讲透。二是开展集体备课,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教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制度化推进集体备课会,校领导全程参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专业教师共同讨论,“备理论”、“备学生”、“备热点”、“备教学方法运用”。遵循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特点,将党的创新理论有计划、分专题地进入课堂,根植于大学生思想深处。三是推出《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在开好国家规定的各门思政课的同时,举全校之力打造《大国方略》《创新中国》等一批精品思政课选修课程。邀请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组建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域的教研一体化师资团队。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注重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在讲授知识过程中传递正确价值导向。《大国方略》设置“中国梦”、“中国道路”、“一带一路”等9个专题,对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行深入生动的解读,深受学生欢迎。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培养高素质教师,整合优化思政课教学队伍。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 ,严把思政课教师聘用政治关、业务关,进一步强化培养培训,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各地都建立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有的还建立实践研修基地,国家示范培训、省级分批轮训、学校全员培训三级培训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实现了思政课专职教师4年一轮全员培训。北京、上海、安徽等地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发挥思政课骨干教师辐射带动作用,协同开展教学研究、教法创新和教师培训。西南交通大学实施“银发工程”,建立督导、集体备课、教学导师与学术导师、教学观摩等制度,发挥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上海大学组建以思政课专职教师为基础,由校内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思政课教研一体化团队,探索推行专兼职教师联袂授课。青海、宁夏、山东等地实施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遴选校外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等讲授思政课。浙江省坚持和完善省领导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新聘请26位相关省直单位负责同志担任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

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让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办学工作的突出位置,尤其注重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引导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让教师想教好、能教好的工作机制。一是聚焦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构建“立交桥”式培养体系。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中青年骨干教师随堂观摩、结对学习。与俄罗斯、美国等一些知名大学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每年选派约5名思政课教师交流访学。这些教师既在对外交流中传播中国声音,也将世界视野引入思政课课堂,有效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二是首创“项链模式”,实现多学科师资协同育人。引入名师大家、党政领导、企业高管等各条战线优秀人才,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资源库,构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学人才体系,将教师单兵作战变为团队作战,促进师师互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三是依托同城平台,实现资源共享。2014年起上海市试点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同城平台计划”,学校专门设立招生名额,邀请全市高校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博导、硕导,组建联合导师团队,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水平。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计划和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坚实的科研支撑。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国教育战线以顶层设计为总揽、以队伍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支撑,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确保打牢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

推广优秀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鼓励支持教师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根本深化教学研究,多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多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上海市推出思政课“超级大课堂”,从广泛征集问题到教师集体备课、师生现场问答,有效突破“你教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清华大学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模式,在了解学生疑惑、征集教学建议的基础上,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调整,思政课教师讲得带劲、学生听得解渴。中国人民大学建立思政课微信公众号,大连理工大学强化案例教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研练式”教学法,黑龙江省扎实开展思政课教学观摩活动,江西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多个省份联合开展思政课教学比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全面推进。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用问题导向增强教学有效性。强调思政课教学的问题意识,逐步构建形成从案例导入到理论分析、从实践探索到问题解读的“四版块”知行统一教学模式。一是开展“问题解析式”教学方法改革。2009年起承担高校思政课“六个为什么”试点工作,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梳理问题体系,探索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收集整理学生原始问题近10万个,建立多角度、多层面的课程教学问题库,编撰出版《思考与解读》《释疑与解惑》《教学与实证》等系列教学研究成果。二是注重话语体系转化,贴近学生思想特点。连续举办7届“上海大学思政论坛”,每年开展教学质量活动月,举办170期社科论坛,组织实施20期教学基本功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的教学理念。三是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贴近学生接受习惯。进行“微课程”教学改革,建立思政课“微课程”视频库,把教材的逻辑体系转化为“微课程”教学的问题逻辑体系,形成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满足学生自学需要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

两年多来,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新贡献。

■ 提升教材质量 立德树人才有遵循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2017年秋季开学,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起始年级的孩子,拿到了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

16开大小的书页上,“天地人”“你我他”6个黑色楷体字分两行横在正中间,字的周围没有拼音,原来的拼音学习被挪到一个月之后。看似简单的调序,折射出的是把汉字、汉语摆到第一位的编写思路,打好“中国底色”的价值观被强化。

不仅《语文》教材如此,新编初中《历史》教材也注重史论结合,既促进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017至2018年,教育部在东中西部14个省份回访调研,通过听课、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情况,92%的教师对教材表示满意、82%的学生喜欢新教材。

编好教材,方能为教学提供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修订了2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和教学大纲;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宣部、教育部全面修订高校本科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组织新教材任课教师全员培训,讲好用好新教材。

采访中,任课教师普遍反映,新版教材旗帜鲜明、主线突出、内容得当、表述准确、文风朴实,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

一些地方还积极建设地方版特色化立体教学资源库,江西编写红色文化专题教学资料,重庆组织编写制作“精彩一课”“教学热点难点解析”、理论热点通俗读本、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资源,浙江编写了中小学各门学科的德育指导纲要,在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要求,山西开展“学科渗透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

■ 创新教学方法 守好思政教育“责任田”

筑牢课程教学主阵地,才能守好思政教育“责任田”。两年多来,各级各类学校以教育教学为根本,不断提升新时代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

“你和家人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过马路时,以下哪些是文明行为……”2018年的秋季学期,浙江衢州的中小学生们都收到了同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有关“文明”的网络调查问卷,需要学生邀请自己的家人一起来完成。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应当进一步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方式方法。”中小学教师们一致认为。

结合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对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加强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教育,提升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提高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和合作交流能力……各地中小学将德育内容落实到各学科教学目标之中,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在“学堂在线”开设了第一门思政课慕课,此后又在慕课的基础上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将慕课视频、课堂讲授、小班讨论、课下作业四大要素统筹起来,引导学生从思政课的客人变成思政课的主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创新发展出包括专题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网络教学在内的一大批品牌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方面,清华大学的因材施教法,北京师范大学的分众教学法,中央财经大学的“问题链”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的“四维并进”教学法,浙江大学的情景式教学法,西北大学的叙事教学法等都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在实践教学方面,江西师范大学的“红色基因传承”教学方法改革,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的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受到学生好评;在新媒体教学方面,清华大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复旦大学的混合式大规模开放式慕课教学平台等受到专家普遍认可……

不少同学反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自己原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刻板印象,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与特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一些课堂已经从“点名课”成为“网红课”,一座难求。

■ 壮大队伍 强健学科 夯实教学根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高质量教育,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

“今年是南开建校100年,也必将是一个新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新时代全面做好思政育人工作,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新学期刚一开学,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新生就给全体教师立下目标。

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部和全国多所高校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办法。

教育部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轮训,组织开展“面对面集体大备课”,推动全方位、立体化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建设,加大对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

上海财经大学组织思政课程教师集体备课,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集中轮训班、报告会和网络培训。武汉大学建立思政联席会,组建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跨学科课题研究组、跨领域工作协同创新小组,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共同体、实践共同体……

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2018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总数为77054人,其中专职教师51178人。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队伍结构也不断优化,专任教师中的中共党员占83.3%,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71.9%,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4.2%,49岁以下教师占70.4%。

壮大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强机构,干事创业底气方能更足。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建立了直属学校领导、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85.2%的高校设有独立二级机构,其中本科高校有1109所,占本科高校总数89.5%;教育部直属高校100%设置独立二级机构;高职高专院校有1135所,占高职高专院校总数81.3%。全国高校有马克思主义学院近750所,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有71所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占95%;36所其他部委属高校中,有20所高校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此外还有58所民办本科院校、134所高职高专院校也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

全国中小学普遍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各学校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积极与区域教研部门研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主动与学校其他课程教研室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育人水平。

铸国之重器,育时代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更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全体教育战线工作者必将更加努力,继续谱写育人工作的奋进曲,奏响思政工作的最强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