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稳妥推进,已覆盖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高教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教育外事工作取得多方进展、获得系列突破、迈上新的台阶,各项指标显示出我国教育开放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

今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育规划纲要还指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实施留学中国计划”。

时间:2016-10-30
13:07:09来源:腾讯网浏览次数: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过去的5年里,出国留学总数达到215万人,大大超过自改革开放后32年的总和;国家公派留学8.89万人,年均派出量是此前32年间年均派出人数的3.5倍;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合计160万,是此前32年的2.7倍。2010年之后来华留学达到202万人之多,超过此前30多年的总和。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适应国内外发展新形势,在9月28日召开的全国来华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公布了《留学中国计划》。对于该计划中读者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

随着《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两个文件的发布,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

2010年以来,在引进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创建高起点和示范性二级学院的基础上,全国累计新增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约700个,使得各类项目和机构的总数达到2000多个;另外我国教育机构在境外举办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总数也在不断增加。此外,汉语教学的对外合作能力不断增强,5年间派出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志愿者总人数达到数万人之多。

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客观需要

中国教育开放进入新格局

回顾过去的5年,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国际化需求,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对于发展教育外交事业并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问:在过去60年来华留学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我国为何还要启动《留学中国计划》?这个计划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在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培养高层次人才以及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10月20日,在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许涛如是说。

答:当前之所以要启动《留学中国计划》,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迫切需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留学中国计划》,作为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工作在我国建设国际一流大学、推动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培育我国软实力、宣传和谐世界理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国家使命。

二是推进来华留学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战略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过去5年,来华留学生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7%,年均净增人数约3万人。按照计划,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就读的来华留学生规模将扩大到50万人次,其中学历留学生达到15万人,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们必须要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和政策。出台《留学中国计划》,就是要实现这一目标,不断推动来华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面指导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推进人文交流,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计划”将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

随后不久,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文件,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教育领域的落实方案,并公布了教育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和举措。

问:我们注意到,《留学中国计划》提出了“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十六字工作方针。这是否意味着优化结构是今后10年我国来华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日臻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步伐,近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呈现出出国留学与学成归国同步扩大、来华留学与攻读学位同步增长的新局面。

答:应当说,扩大规模是未来10年我国来华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优化结构是迫切要求,保证质量是发展关键,规范管理是重要保证。今后10年,来华留学工作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推进来华留学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教育的国际品牌。

据教育部国际司统计,从1978年到2015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04.21万人。仅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就达到52.37万人,有40.91万人学成归国。与此同时,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万多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来华留学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来华留学规模稳步扩大,来华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不断增加,层次越来越高,专业选择也趋于多样化。但是,今后来华留学生的生源结构及专业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仍是我国来华留学生学历生的主要来源国。2009年,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居首位,约16.16万人,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7.84%。在目前接收来华留学生的文学、医学、经济、管理、工学、法学、教育、理学等11个学科中,文科(含汉语)和医科仍是留学生就读的主要专业领域。

开放办学势在必行

问:当前,来华留学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也成为教育外事工作新的增长点。在《留学中国计划》实施过程中,将有什么样的机制确保来华留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向全球展示了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为我国教育主动面向世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推动教育国际化转型,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迫切需要。

答:来华留学工作需要外交、公安、财政、物价、卫生防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更需要有人与我们一起统筹规划,打出先手牌,既有短期战斗,又有长期规模战役。为此,我们将建立来华留学部际协调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前者以行政部门为主,后者以专家学者为主,形成领导有力、分工协作、共谋发展的来华留学工作格局。

针对此,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部署国际化战略路径。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俎媛媛介绍,今年,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开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显示,54.6%的高校已经或计划完善“选、派、管、回、用”工作机制,加强全链条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体系,优化出国留学服务。其中,79.7%中央部属高校已经或准备启动专项工作;54.8%的高校已经或计划完善来华留学体制机制,创新来华留学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优化来华留学生国别、专业布局,提高学历生比例。其中83.1%的中央部属高校已经或准备启动专项工作。

多项措施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涛介绍,截至目前,我国与世界各国已举办各级各类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2469个,涉及30个国家或地区的830所外方高校,以及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12大学科门类和200多个专业,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总数约55万人。

问:我们注意到,新公布的《留学中国计划》被称为是指导我国未来10年来华留学工作的“规划纲要”和“行动指南”。未来10年,我们将有哪些措施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对外开放关键是质量

答:“计划”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建立与我国国际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工作与服务体系;造就出一大批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水平师资;形成来华留学教育特色鲜明的大学群和高水平学科群;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这也是未来10年我国来华留学工作的发展目标。

会上,许涛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特别强调“教育对外开放,关键是提高质量,而不是盲目扩大规模”、“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今后10年,我们的来华留学工作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着力推进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学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来华留学教育培养模式,鼓励来华留学教育机构积极探索,进行学历教育弹性学制试点”。

这样的理念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同,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校长AndrewDeeks认为,“我们非常希望能够为未来的合作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和理念。这种新的理念就是为了提升教育的质量。通过国内外的教育合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不仅在学习或者研究,以及其他工作当中,他们都能够通过这种国际合作的教育方式获益。”

当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将是我们的工作重心。具体措施上,我们在招生录取、品牌专业课程建设、“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奖学金体系建设、学校来华留学工作的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和来华留学人员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以保证来华留学生在华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许涛表示,为做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将通过建机制、通语言、传理念,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强化中外院校的实质性合作,共同参与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学历学位互认,加强与国际质量保障组织和合作,提质增效,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品质。“合作办学要不忘初心,最终是要引领和示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历经60次修改,征求意见超过500人次

问:这份用于指导未来10年中国来华留学工作的《留学中国计划》,其诞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答:可以说,这份留学中国计划,是很多人智慧的结晶,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整个制定工作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在计划制定之前,我们深入调研,开展战略研究。我们邀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各自组织研究小组,研究来华留学在我国教育外事工作中的定位,研究来华留学的发展轨迹,研究来华留学工作与政治、外交、经济、教育水平的关系。同时,我们还请20多个我国主要驻外使馆教育处(组)报回驻在国的国际学生发展规划,如日本的30万人计划,韩国的10万人计划等,形成了近10万字的调研报告。

二是起草文本,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咨询论证。从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我们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专家积极参与起草修改工作,文本初稿形成后,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主持召开了《留学中国计划》修改专题办公会,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召开了三次修改讨论会,征求了有关司局、直属单位、32个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5个计划单列市教育局、75所部属高校、59个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和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欧盟使团的负责人,以及100多位从事来华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意见。

从初稿,到最终公布,这份《留学中国计划》累计进行了近60次修改,征求意见超过500人次。

从1950年来华留学生只有十几人,发展到2009年接近24万人;从最初来华留学生只有东欧3个社会主义国家,到如今190个国家和地区有来华留学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少数高等院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到现在610所大学、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接受来华留学人员……

60年来,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工作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而且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对外开放。一批批来华留学生学成归国,成为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桥梁和纽带,极大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来华留学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逐渐以崭新的面貌敞开胸襟,走向世界。作为全国最早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北京大学也紧随国家对外开放的脚步,向世界打开大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60年来,北京大学已为世界各国培养了近2.5万人次的各类人才,他们为加强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中外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累计接收来华留学人员169万人次。2009年共有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4万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1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生源国家和地区数、我国接受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人数四项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说:“来华留学事业在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工作为国家外交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友好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和骨干力量,成为世界客观观察和了解中国、改善我国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极大增进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60年来,来华留学工作始终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步伐,来华留学人员规模逐渐扩大,工作体制不断完善,教育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不仅来华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不断增加,来华留学生中的学历生比例也不断增加。

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为93450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9.23%,同比增长16.81%,远高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长速度。其中硕士研究生14227人,占学历生总数的15.22%;博士研究生4751人,占5.08%。

来华留学工作体制不断完善

经过60年发展,“我国来华留学工作体制不断完善。”张秀琴说,计划经济时代,接收来华留学的主体是中央政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在来华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我国已经建立起中央、省市政府和高校紧密配合、协作分工合理的来华留学管理体制。学生类别从完全政府奖学金学生发展到以自费留学生为主体,奖学金资源从单一中央政府奖学金发展到省市政府奖学金、高等学校奖学金、大企业奖学金相互补充的格局。

目前,国家奖学金每年金额达8亿元,地方政府奖学金每年金额1.1亿元,各类奖学金学生已超过2万人。

同时,我国来华留学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完善了来华留学生管理制度,留学生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各高校的教学、生活条件也进一步改善;各级各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卫生检疫部门为留学生来华学习提供良好的签证办理、卫生检疫服务。此外,中国的物价消费水平整体比较低,在中国学习和生活费用远远低于在西方国家留学的费用。

不断完善工作体制,使来华留学工作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宣布今后4年(2010-2013年),美国将向中国派遣10万名留学人员。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看重留学生的互换,将对其他国家产生强烈示范效应。

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在来华留学生规模大幅增加的同时,留学生所选择的专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目前,除军事学外,文学、医学、经济、管理、工学、法学、教育、理学、历史、哲学、农学等11个学科均招收来华留学生。文科(含汉语)和医科仍是留学生就读的主要专业领域。

张秀琴说,过去一般是以语言学习为主,近年来,经济管理、理工类等专业的留学生数量增长较快,除个别专业外,我国高校开设的专业基本上都有外国留学生学习。目前,来华留学人员中,文科专业占69%,医学专业占13%,理工科专业占8%。

这种变化,得益于各高校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的不断创新。早在1997年,天津医科大学通过成立国际医学院,建立了留学生全程英文授课教育体系,以全程英文教学模式拓展了国际医学教育市场,以完整的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在临床教学中,临床必修课程全部采取床旁教学,使留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并及早接触临床。学校注重加强对留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建立了先进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成立了国内首个留学生教学模拟医院,占地1500平方米,可为300名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英文的现代化模拟诊疗环境。学校安排七年制学生和留学生结成“一对一”学习伙伴,一起采集病史、进行临床操作,提高了留学生见、实习效果。

与天津医科大学一样,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院校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开设了用英语讲授的专业或相关课程。针对全英文授课的学生,部分高校还开设了以英文为授课语言的中国经济、中国政治与外交等课程,也深受留学生的喜爱。

60年一甲子,60年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新起点。在纪念来华留学工作实施60年之际,教育部公布了一份指导未来10年来华留学工作的《留学中国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记者
柯进)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