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总体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教育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今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引擎之一。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分步骤实施的总体目标: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相关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020年建成较为完备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教育总体水平什么样?”“普通高校如何转型?”“义务教育年限是否会变?”……10日下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就“教育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几年前还红红火火的民办高校,近年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招生危机。据媒体报道,江苏2010年高考(微博)第二阶段招生,有8万多名考生没有填报志愿,选择了复读、出国、直接工作或走自学考试之路,最终导致招生计划大于实际需要上学的人数。江苏省高校第一次受到生源不足的冲击,而第二批次的民办高职学院,则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生源不足,这使得有些办学者产生了焦虑和担心。

由此可见,创新创业不仅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也是当代大学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要务。而笔者认为,厚植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是实现这一教育要务的核心与关键。

新萄京棋牌官网登录,中国教育总体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民办高校,特别是专二批次的高职院校,真的就没有发展的空间了吗?

一、创新创业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袁贵仁介绍,通过独立第三方对中国教育进行评估显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75%,达到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9%、初中毛入学率为104%,中国总数为1.5亿的9年义务教育学生普及率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这两项指标高于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其实不然,从生源数量这一方面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人数仍将稳步增长。据统计,2009年,高等教育在校生有2826万人,高职教育在校生有128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4.2%。但是根据此前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那么,无论是上大学的人数,还是比例,都会不断地上升。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单一经济体,据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385万亿美元,而美国同期的GDP为16.197万亿美元,单就GDP而言,中美似乎已处于同一数量级。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人口基数约为美国的4倍。其实,决定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是人均经济产值,美国每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5万美元,而我国刚刚超过5000美元,而且这是经过价格差异调整后的数据。这样来看,美国是遥遥领先的,中国还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才可能赶上美国。

“事非经过不知难。”袁贵仁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取得这样的发展水平来之不易,中国的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发展历史起点上。

不过,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学生对上大学的要求会更加理性,对学校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前不久媒体报道,湖北有些高校开学后出现了部分新生没有来报到的情况,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的选择更为理性、多元化。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大学的质量、特色、品牌将成为学生选择高校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优胜劣汰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若学校没有特色,办得太平庸,自然而然就鲜有学生问津。民办高校遭遇生源荒,并不是因为广大学生不愿意上大学,没有上学的需求,而是因为不愿意上没有特色、不好就业的学校。

美国从19世纪90年代起就成为世界最强大经济体,并且经久不衰,许多学者将此归因于美国深厚的创新创业文化。美国商务部知识产权官员戴维·卡普斯曾表示,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美国二战以来的经济增长有75%来自产业创新和技术革新。据福布斯网近期发布的一项由国际研究团队开展的名为“全球创业观察”的研究表明,美国在2014年,参与创业或者经营企业的人数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4%,其中,在25至34岁的人群当中选择创业或者经营新企业的比例达到18%,这两项数据在欧美发达经济体中遥遥领先。

“十三五”仍维持九年义务教育不变

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大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容易,但实际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仍然是很旺盛的。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二、高校教育是引领创新创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针对社会关注的“中国是否要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问题,袁贵仁明确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义务教育仍然为九年。

从需求来看,宝塔形人才结构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却呈现出中间很大、两头很小的菱形结构分布,大学生很多,但是拔尖创新人才以及适应生产第一线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太少,国内顶尖的大学尽管招收了一流的考生,却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一流人才。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能、会操作的技术骨干,可是,即使是高薪招聘适合者也寥寥无几。从培养方式看,形成了两头向中间挤压的同质模式。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地方院校,抑或是民办高校,一味地追求综合性、多学科、求大求全,基本雷同的培养模式,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实践能力太差,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高校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自己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与社会政治经济等诸方面有着密切的文化互动。与政治、经济等相比,文化与高等教育具有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如果说教育最基本的社会任务是文化传承,那么高等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安排,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存在几个义务教育的模式。我们不延长九年义务教育,但会重点放在把义务教育办得更好。”袁贵仁说,“十三五”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意味着国家已经明确中国的教育普及是十二年,就是说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阶段教育。

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素质优秀的各类人才;另一方面是有的学生有学不想上,民办高校处于招不到学生的担忧之中,这难道不值得学校冷静、深刻地反思吗?

文化的生命在于它不断创新,只有时时更新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如果说普通教育主要的功能是文化传递、传播,那么,高等教育在文化的选择与传递过程中则不断地批判旧的文化,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演进。批判与创造文化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功能之一。

袁贵仁说,普及义务教育还意味着均衡,但如果现在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都纳入义务教育,均衡的配置就是很大的难题。

我国的民办院校大多兴起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民办教育不仅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而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民办高校在起步阶段的不成熟,不少学校经历了初创的坎坷与曲折,并没有充分地利用民办教育的优势,创办具有中国特色,有追求、有思想的民办高校。很多民办高校延续了公办高校的办学路子,束缚了民办优势的发展;缺乏开拓创新,使民办高校失去了竞争的内生动力;缺乏特色、优势、品牌,很难吸引学生的关注。在高等教育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民办院校还可以招到一批学生,但一旦教育资源相对宽松、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时,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品牌的民办院校必然会处于被淘汰的危机之中。

创新创业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社会文化层面的自觉与必然的选择与强化。高校教育在引领社会创新创业文化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大学是知识人才的聚集地,是前沿科学、尖端技术、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在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中有人才和知识上的有利条件。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大学生是支撑未来社会进步发展的高素质生力军,大学生也是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最富创新精神的青年群体,他们是大学引领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不竭动力。

此外,义务教育还必须保证为每个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每个家庭必须送孩子就读。因此,经过综合考虑,在“十三五”时期,我们仍然坚持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将努力从实际出发确保更多人民群众、更多青少年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今后一段时间,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理想、有作为的民办高校,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吸取国内外高校办学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发挥民办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大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特色,创建品牌,在危机中振兴。

三、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是大学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虚心学习借鉴各国有益教育做法经验

一方面,民办院校应当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尤其是特色、专业、品牌定位,民办院校的体制更灵活,与市场的对接也更加紧密,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上,应当要紧密贴近市场需求,设置一些应用性强的专业。前不久,媒体报道,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专科生大于本科生,本科生大于研究生,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只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民办院校也能赢得学生的认可,才会有更多的人来报考民办院校。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特征就是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为10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8%。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为2385万人,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是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截至2014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34.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至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40%,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将扩大至3550万人。

当被问及怎样看待中西方教育的异同时,袁贵仁说,中国有悠久的、优秀的教育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模式。中国教育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行为规范的养成,再加上中国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学生的刻苦勤奋,中国教育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优秀成绩,培养出了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民办院校应当要狠抓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在报考人数不断减少的背景下,民办院校不应该惊慌失措,而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一是要根据变化后的情况,调整招生数量,在寒冬来临时,不必把目标定得太高;二是要苦练内功,要做好已经招收进来的学生的培养工作,注重技能培养和能力培养,在办学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让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稳定增长带来两个重要命题,一个是如何持续提升教育质量的问题,一个是保证大学毕业生高效就业的问题。当今的高校教育,单纯强调培养掌握高级知识的专业人才已经变得不合时宜,更需要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品行与素质的协同提升,把握人才培养基本标准与鼓励个性化发展相协调。

“但是,我们确有自己的不足。比如,我们的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不强,实践能力不足。”袁贵仁说,中国教育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要推进素质教育,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更多信息请访问: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我国高等教育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采取的是适度超前发展的政策。201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达到749万人,毕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如此庞大的大学毕业生规模,可喜的方面,这是我国最大的人才红利,但另一方面,因为社会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不足,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显得异常严峻。

在这些方面,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当立足中国大地,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同时虚心学习借鉴各国有益的、成功的教育做法和经验,由此把中国的教育办得更好,也对世界教育作出中国的贡献。”袁贵仁说。

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是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调动蕴藏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无限潜力,造就一大批新兴初创公司,既是大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又是高等教育自身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希望。比如长沙理工大学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等专门机构,加强创业政策、创业实践的指导,取得了良好成效。长沙理工大学维吾尔族学生阿迪力等3人创办的“梦想起航商务电子有限公司”,短短一年多时间,带动了110多人就业,2015年预计产值达1亿元;学校108名学生通过众筹方式创办的“无树时光餐厅”,亦获得较好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他们的创业故事都受到了国内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200多所高校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转型试点工作

四、创新创业文化需要通过多角度多途径培育

袁贵仁表示,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多,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少,也就是大家经常批评的,学校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袁贵仁说,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尽吻合。

高校教育培植创新创业文化的基本途径亦无外乎组织有效的教育教学。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新创业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也有其特殊性,传统高校教育侧重于知识的发现与传递,创新创业教育却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活动,侧重于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对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敏锐把握,对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其有效实施面临的挑战性更大。

他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所以要推动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地方高校要率先转型,从培养理论型人才转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当前经济转型的需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重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目前,很多国内大学都进行了积极尝试,建设了类似于初创公司孵化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或者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同时,要搭配相应的服务、扶持、奖励、资助和管理制度体系,即建立鼓励创新创业的软环境。

袁贵仁说,转型的关键是调整专业设置;转型的真正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爱因斯坦的活,爱迪生干不了,爱迪生的活,爱因斯坦也干不了”,我们需要通过转型来培养更多的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在一线能够从事工作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技能人才。

二是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纽带作用。不要尝试去教会鱼儿游泳,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到位而不越位,鼓励学生自我觉醒、自我设计、自我成长。要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广泛带动和发动作用,让兴趣相投、目标相近的人凝聚起来,形成一种交流、互助、启发的合力。

为学校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

三是重视榜样的教育力量。大学科研活动中也强调创新,但更主要的还是知识创新。换言之,大学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并不具有经验的优势。因此,在进一步加强大学教师国际化、工程化的同时,要积极联系发掘知名校友、成功企业等社会资源,特别是联系更具有话语权的、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取得成绩的人士,通过创业讲座、实地考察、企业实践等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今年高校毕业生有765万,当被问及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时,袁贵仁表示,在各部门、各地方、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总体态势良好,初次就业率连续13年保持在70%以上,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明显增长。

四是正确理解创新的适度性。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而言,片面强调技术的创新和领先性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苹果电脑并非电脑的发明者,却是让电脑更具人文艺术气质的领先者。阿里巴巴并非互联网的创建者,却是让中国互联网更商业化的领先者。某种程度上说,对社会需求的敏锐把握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更是初创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关键。

袁贵仁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要以创业带动就业。首先,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做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毕业生勇于创业、积极就业;其次要认真细化落实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并通过多种方式,让每一位毕业生深入了解;另外,还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充分收集和广泛发布就业信息,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最后,要开展精准帮扶“一人一策”,使毕业生能够找到自己理想工作。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副主席Kelvin K.
Droegemeier最近评论道:“中国拥有大量的非常聪明的头脑,然而中国人并不擅长将发明创造转化为产品,而产品才是创新的标志。”此语固然尖刻,但委实令人警醒。我们认为中国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虽然距离我们的预期目标尚远。在我国打造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中,高校应当扮演主力军的角色,而厚植创新创业文化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使命,这本质上是文化传承创新的一项基因工程,让创新创业成为我们民族社会文化中发乎于心、流淌于血的东西。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说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企业家,首先是要使他们形成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素质,来为我们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来为我们国家在2020年成为创新国家服务。”袁贵仁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